ID: 22739618

5.1《论语》十二章 练习(含答案)

日期:2025-05-19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24次 大小:3011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论语,十二,练习,答案
  • cover
5.1《论语》十二章 练习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及孝公死,国人怨商君,至于车裂之。其患流渐,至始皇赤衣塞路,群盗满山,卒以乱亡,削刻无恩之所致也。三代积德而王,齐桓断绝而霸,秦、项严暴而亡,汉王垂仁而帝。故仁恩,谋之本也。 郦生说汉王曰:“方今燕、赵已复,唯齐未下。今田横据千里之齐,田间据二十万之军于历城,诸田宗强,负海,阻河、济,南近楚,民多变诈,陛下虽遣数十万师,未可以岁月下也。臣请奉明诏说齐王,令称东藩。”于是使郦生说齐王。曰:“王知天下之所归乎?”王曰:“不知也。”曰:“王知天下之所归,则齐国可得而有也;若不知天下所归,则齐国未可保也。”齐王曰:“天下何归?”曰:“归汉。”王曰:“先生何以言之?”曰:“汉王与项王戮力西面击秦,约先入咸阳者王之。汉王先入咸阳,项王倍约不与,而王汉中。项王迁杀义帝,汉王起蜀汉之兵,击三秦,出关而责义帝之处。收天下之兵,立诸侯之后,降城即以侯其将,得赂即以与其士,与天下同其利。豪杰贤才,皆乐为其用。诸侯之兵,四面而至。蜀汉之粟,方船而下。王疾下汉王,齐国社稷可得而保也;不下汉王,危亡可立而待也。”田横以为然,即听郦生,罢历下兵战守之备,与郦生日纵酒,此郦生之谋也。及齐人蒯通说韩信曰:“足下受诏击齐何故止将三军之众不如一竖儒之功。可因齐无备击之。”韩信从之,郦生为田横所害。后信、通亦不得其所,由不仁也。 (节选自刘向《新序·善谋下》) 材料二: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节选自《〈论语〉十二章》) 1.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足下受诏A击B齐C何故D止E将F三军之众G不如一竖H儒之功。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中是根本的意思,与《大学之道》“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中的“本”词义相同。 B.陛下,“陛”指帝王宫殿台阶。“陛下”原指台阶下的侍者,后为臣子对帝王的尊称。 C.保,文中指保全,与《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足以保四海”中的“保”词义不同。 D.敏,文中指的是聪慧、聪敏,与《论语》“敏于事而慎于言”中的“敏”词义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新序》中提到齐桓公帮助被灭亡之国延续宗祀而称霸,秦朝和项羽因残暴无道而灭亡,汉高祖广施仁德而称帝。 B.《新序》中提到郦生向汉王献策,他认为以汉王的兵力短期也很难把齐国攻下,还不如游说齐成为汉的东方属国。 C.《新序》中提到田横认同汉王的话,于是他听从了郦生的建议,撤除了历城的守备兵,天天和郦生一起纵情饮酒。 D.颜渊问“仁”,孔子认为要做到克己复礼才可达到“仁”的境界,强调要做到“仁”必须要靠自己,不能靠别人。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至始皇赤衣塞路,群盗满山,卒以乱亡。 (2)汉王先入咸阳,项王倍约不与,而王汉中。 5.两则材料都在谈论“仁”,但论述重点不同。请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学而》)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里仁》)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雍也》)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泰伯》)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