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42053

第18课《文言文二则-铁杵成针》课件 +教案

日期:2025-04-20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64次 大小:277694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18课,文言文二则-铁杵成针,课件,教案
    22文言文二则 教学目标 1.认识“杵、媪、卒”这3个生字,会写“逢、卒”这两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根据课后注释读懂全文,了解故事内容。能联系上下文和已学的知识积累理解重 点词句,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 4.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故事内容,领悟文中的道理。 2.能参考注释读懂每句话的意思,能联系上下文和已学的知识积累理解重点词句。 教学准备 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第2课时 第2课时 《铁杵成针》 教学过程 一 、 温故知新 1.温故知新。 少年时代正是读书的好时光,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让我们一起跟随 古诗《劝学》吟唱起来。 (1)师引导生回顾学生上节课所学内容:我们上节课认识了车胤,他是一个怎样的 人 (2)导入新课。 ①师引导: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与李白有关的文言文。传说诗仙李白小时候学习并 不认真,十分贪玩,是什么事改变了他呢 ②出示课题:《铁杵成针》。 (3)指导朗读课题。 ①师指导读课题,指名读,读后评议。 ②师教读课题:铁杵/成针。这样读,有了节奏,有了味道。 (出示图片,认识铁杵)师引导:图中箭头指的物品就是铁杵,要把它磨成一根针, 真是不容易啊。文中写了谁要把铁杵磨成针呢 我们来看课文。 2.初读文本。 (1)出示文本,标好停顿。 课件出示: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 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2)生自由朗读,注意读准字音。 (3)同桌互读,互纠互辅。 3.检查初读情况。 (1)检查词语学习,重点正音。 a.出示词语,指名朗读。 b.师领读,指导读连贯,读出节奏;生齐读,读整齐,读响亮。 (2)看部首,猜字义。 师引导:看“媪”的部首,跟“女”有关,联系前面的“老”,可以想到“老媪”指的就是老奶 奶或老婆婆。 (3)书写“卒、逢”字。 ①生观察:“卒”字的“十”在田字格里的占位。 ②师播放视频书写示范,生边看边书空。 (4)师指名朗读全文,重点纠正断句,初步理解句意。 (5)生齐读。 二 、细读感悟 1. 了解内容。 (1)对照文章听故事。 ①课件出示句子。 ②师述:有个地方有一座山,山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象耳山。山下有一条小溪,小 溪叫磨针溪。 (板书:地点磨针溪、象耳山) ③课件出示: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④师引导:磨针溪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呢 世间传说,大诗人李白曾经在这座山中读 书。(板书:人物李太白) ⑤师引导:听出来了吗 这里的“世”就是世间、世上;“传”就是传说。你们发现了吧, 古文中的一个字,如果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一个词语。 ⑥师述:读着读着,还没有读完,他就放弃不读了,收拾收拾东西离开象耳山。(课 件出示句子) ⑦出示课件,引导理解。 课件出示: 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 a. 师引导:在经过这条小溪的时候,(板书:过)他碰到一位老婆婆正在磨铁棒。 (板书:逢老媪)李白感到很奇怪,就问:“老婆婆,你为什么磨铁杵呀 "老婆婆说:“我 想做一根针。”(板书:问曰) b. 理解“过是溪”。 师引导:“过是溪”的“过”,谁能组词 (示例:路过、经过、跃过) 师继续引导:李白经过哪条小溪 生交流后师小结:就是第一句的“磨针溪”,这里用“是溪”代替了,简洁明了。 c.理解“问之”。 师引导:谁问 问什么 还会问什么呢 生回答后师小结:原来一个"之"字就是一句话呀!文言文多么简洁明了! ⑧理解“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a.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b.师引导:谁能试着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c.生交流。 师引导:听了老婆婆的回答,李白可以说是百感交集呀!发挥想象,设想李白想到了 什 么 生交流后师小结:文中用三个字写出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