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五年级下册语文期末专项复习卷 12、古诗文阅读理解 一、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10分)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1、诗歌的作者是 代诗人 。(2分) 2、“耘”读 ,“耘田”的意思是 。 (2分) 3、写出“儿女”一词的古今意思: 、 。(2分) 4、诗句前两行写乡村男耕女织,日夜辛劳的情景,表现诗人( )。(2分) A.对劳动人民的赞美 B.对农家劳动的热爱和向往 5、诗句后两行描写了农村儿童模仿大人种瓜的情景,表现了( )。(2分) A.农村儿童的辛苦劳作 B.农村儿童的天真情趣 二、阅读古诗,完成练习。(13分)。 稚子弄冰 [宋] 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 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 忽作玻璃碎地声。 1、解释诗中加点的字词。(2分) 稚子: 磬: 2、这首诗主要写的是儿童在 季的活动,从“ ”一字可以看出来。(2分) 3、“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2分) A.比喻 B.夸张 C.拟人 4、第三句诗详细地描写了儿童提着银钲似的冰块 的情景;“ ”字既表示声音的传播,也有孩子们在林间奔跑的意思。孩子们 的情态跃然纸上,给人以无尽的想象。(2分) 5、结合诗句,说一说在这首诗中,“稚子”的感情变化是怎样的 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2分) 6、说说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表现了孩童怎样的特点 (3分) 三、古诗对比阅读。(8分) 草满池塘水满陂, 草铺横野六七里, 山衔落日浸寒漪。 笛弄晚风三四声。 牧童归去横牛背, 归来饱饭黄昏后, 短笛无腔信口吹。 不脱蓑衣卧月明。 1、两首诗都在我们面前呈现出美好的景物,《村晚》中有绿草、 、 和 ;《牧童》中有草地和 。 (4分) 2、这两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A.对小孩子的喜爱之情 B.对大自然的向往之情 C.对勤劳能干的劳动者的钦佩之情 D.对悠闲的村居生活的赞美之情 3、下列对古诗用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山衔落日浸寒漪”中“衔”字运用拟人手法,形象地描绘出落日挂山头的景象。 B.“牧童归去横牛背”中的“横”字表现了牧童慵懒、蛮横的形象。 C.“草铺横野六七里”中的“铺”字从视觉角度来写草的茂盛和草原给人的平缓舒适的感觉。 D.“笛弄晚风三四声”中的“弄”字从听觉角度来写笛声的悠扬,也写出了笛声的时断时续。 4、你对两首诗中的哪两句诗最感兴趣 用“ ”画出来,再用随文批注的方式写出自己的感悟。(2分) 四、阅读古诗,完成练习。(8分)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 代诗人 写的。 诗人听说 ,喜极而泣,作了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无限 的 心情。这首诗被称为其“生平第一首快诗”。(4分) 2、“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这两句诗的意思是( )。(2分) A.忽然间从剑门外传来了收复蓟北的消息,我刚刚听到这个喜讯,眼泪就洒满了衣裳。 B.忽然间从剑门外传来了收复蓟北的消息,我听到后鼻涕和眼泪都流下来了。 3、判断对错,对的画“√”,错的画“×”。(2分) ①诗中的“妻子”指的是“妻子儿女”。( ) ②从“巴峡、巫峡”,再到“襄阳、洛阳”距离很近,所以诗人能快速回到家乡。( ) 五、阅读古诗,完成练习。(9分) 桑茶坑①道中 [宋] 杨万里 晴明②风日雨干时,草满花堤水满溪。 童子柳阴③眠正着④,一牛吃过柳阴西。 【注释】①桑茶坑:地名,在安徽泾县。 ②晴明:晴朗,明澈。 ③柳阴: 柳下的阴影。 ④眠正着(zháo):正睡得酣甜。 1、选 一选。(2分) ①这首诗所描写的季节是 。(1分) A.晚春 B.初夏 C.初秋 ②当时的天气情况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