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46069

2025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15.2《答司马谏议书》课件(共31张PPT)

日期:2025-04-20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60次 大小:104303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025年,答司马谏议书,PPT,31张,课件,统编
  • cover
(课件网) 答司马谏议书 王安石 王安石是一位以主持变法知名的政治家,《答司马谏 议书》是宋神宗熙宁三年王安石给司马光的回信,逐一 反驳对方所加罪名,表明自己推动变法的决心。文章行 文简洁,说理严谨,理足气盛。诵读课文,把握其主要 观点,体会作者对国家大事的担当精神,领略文章骈散 结合的行文特点,学习其思虑周详的说理艺术。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令腐发弊的事更哀距 答司马谏议书 v 教学目标 1.了解王安石与司马光的相关常识,把握写作背景。 2.反复诵读课文,分类归纳文言基础知识。 3.把握王安石在书信中表达的观点态度,领略文章骈散结 合的行文特点,学习思虑周祥的说理艺术。 第一部分 ■ 知人论世 1、作家简介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 谥号文。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北宋政治 家、思想家、文学家。在政治上,强调“权 时之变” ,反对因循守旧,被列宁称为“中 国11世纪伟大的改革家”。王安石在文学上 也有很高的成就。他博古好学,不迷信古人, 主张为文要“补于世” ;他的散文雄健峭拔, 诗歌遒劲清新。著有《临川先生文集》。 文学成就 ■王安石的论说文,针对时政或社会问题,观点鲜明,分析深刻,长 篇则横铺而不力单,短篇则纡折而不味薄,阐述政治见解与主张, 结构谨严,说理透彻,语言朴素精练,具有较强的概括性与逻辑力 量,为推动变法和巩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成果起了积极的作用。 王安石的短文,直陈己见,简洁峻切,短小精悍,形成了"瘦硬 通神”的独特风貌,如史论《读孟尝君传》,全文不足百字,然而层 次分明,议论周密,词气凌厉而贯注,势如破竹,具有不容置辩的逻 辑力量。还有一部分山水游记散文,简洁明快而省力,亦记游,亦说 理。 ■王安石的诗歌,大致可以以熙宁九年(1076年)王安石第 二次罢相为界分为两个阶段,在内容和风格上有较明显的 区别。前期创作主要是“不平则鸣” ,注重社会现实,反 映下层人民的痛苦,倾向性十分鲜明,风格直截刻露;晚 年退出政坛后,心情渐趋平淡,大量的写景诗、咏物诗取 代了前期政治诗的位置。后期创作“穷而后工” ,致力于 追求诗歌艺术,重炼意和修辞,下字工、用事切、对偶精, 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当时诗坛上自 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 ■王安石的词,今存约二十余首,大致可分为抒写情志和阐 释佛理两类, “瘦削雅素, 一洗五代旧习”。其抒情词作, 写物咏怀,多选空阔苍茫、淡远纯朴的形象,营造出一个 士大夫文人特有的情致世界。 《桂枝香 ·金陵怀古》一词, 豪纵沉郁,同范仲淹的《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一词, 共开豪放词之先声,给后来词坛以良好的影响。 王安石变法是宋神宗时期,王安石发动的旨在改变北宋 建国以来积贫积弱局面的一场社会改革运动。变法自熙宁二 年(1069年)开始,至元丰八年(1085年)宋神宗去世结束,故 亦称熙宁变法、熙丰变法。 王安石变法以发展生产,富国强兵,挽救宋朝政治危机 为目的,以"理财"、"整军"为中心,涉及政治、经济、军事 、社会、文化各个方面,是中国古代史上继商鞅变法之后又 一次规模巨大的社会变革运动。 写作背景: 变法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但 是抑制了大官僚大地主和豪强的特权,激起既得利益 者的强烈反对。变法在推行过程中由于部分举措的不 合时宜和实际执行中的不良运作,也造成了百姓利益 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如保马法和青苗法),保守派代 表人物司马光一再致书王安石,要求罢黜新法,恢复 旧制。元丰八年(1085年),因宋神宗去世而告终。 太皇太后和皇太后向宋神宗哭诉: "王安石是要用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