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50182

10.2.2感受器和感觉器官2024-2025学年北师大2024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学同步课件(共2个课件)+视频素材

日期:2025-04-19 科目:生物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82次 大小:938350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课件,10.2.2,教学,视频,2个,同步
    (课件网) 10.2.2耳与听觉及其他感觉 第4单元 人体的结构与生理 北师大2024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授课教师:******** 班 级:******** 时 间:******** 播放一段大自然中各种美妙声音的音频,如鸟鸣、流水、风声等,同时展示相应的图片。提问学生:我们是如何听到这些丰富多样的声音的?假如失去听觉,我们的生活会发生哪些变化?除了听觉,我们还有哪些感觉帮助认识周围世界?通过这些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 耳与听觉及其他感觉。 (二)新课讲授 耳的结构(10 分钟) 模型展示:展示耳的模型,引导学生观察耳的外形和内部结构,介绍耳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 结构讲解:详细讲解各部分结构,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耳廓收集声波,外耳道传导声波;中耳包括鼓膜、听小骨和鼓室,鼓膜能将声波转化为振动,听小骨把振动放大并传导到内耳,鼓室通过咽鼓管与咽部相通,维持鼓膜两侧气压平衡;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半规管和前庭能感受头部位置变动,与维持身体平衡有关,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能感受振动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小组观察:让学生分组观察耳的模型,互相指认各部分结构,加深记忆。 听觉的形成(15 分钟) 动画演示:通过多媒体动画,展示听觉形成的全过程。讲解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就将声音信息通过听觉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人就产生了听觉。 实验探究:组织学生进行骨传导实验,让学生用牙齿咬住铅笔一端,用手指轻敲铅笔另一端,感受声音的传导,理解声音不仅可以通过空气传导,还能通过头骨、颌骨等骨传导。 原因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导致听力障碍的可能原因,如外耳道堵塞、鼓膜损伤、听小骨病变、耳蜗或听觉神经受损等。 其他感觉(10 分钟) 感觉类型介绍:介绍人体除听觉外的其他感觉,如触觉、味觉、嗅觉等。触觉感受器主要分布在皮肤中,能感受外界物体的触碰、挤压等刺激;味觉感受器分布在舌表面和两侧的味蕾中,能辨别酸、甜、苦、咸等味道;嗅觉感受器分布在鼻腔黏膜中,能感受各种气味。 实验体验:进行简单的味觉或嗅觉实验,如让学生品尝不同味道的溶液,闻不同气味的物质,感受不同感觉的特点。 (三)课堂小结(5 分钟)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包括耳的结构、听觉形成的过程、人体的其他感觉及其感受器的分布和功能。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如 “耳由哪几部分组成?”“听觉是如何形成的?” (四)课堂练习(5 分钟) 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结构是( )。 A. 耳蜗 B. 听小骨 C. 半规管和前庭 D. 鼓膜 听觉形成的部位是( )。 A. 耳蜗 B. 鼓膜 C. 听小骨 D. 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 简述味觉感受器和嗅觉感受器分别分布在哪些部位。 参考答案:1. C 2. D 3. 味觉感受器分布在舌表面和两侧的味蕾中,嗅觉感受器分布在鼻腔黏膜中。 五、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学生对耳与听觉及其他感觉有了较好的理解。但在实验探究环节,部分学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不够深入,实验操作不够规范。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对实验的指导,详细讲解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同时,可以增加一些与感觉器官健康相关的实践活动,如听力检测、嗅觉训练等,帮助学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5 课堂检测 4 新知讲解 6 变式训练 7 考试考法 8 小结梳理 学习目录 1 复习引入 2 新知讲解 3 典例讲解 21位聋哑演员演绎的舞蹈《千手观音》,优雅的舞姿与音乐完美融合,这让人们很难相信她们是生活在无声世界里的特殊群体,而她们发自心灵深处关于爱的表达,将伴随着舞蹈《千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