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向整体的世界》教学设计 教学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大单元教学是一种以单元为学习单位,依据学科课程标准,聚焦学科课程核心素养,围绕某一主题或活动(大概念、大任务、大项目),对教学内容进行整体思考、设计和组织实施的教学过程。大单元教学的理念和实践模式在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其核心目标是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知识的深度理解和迁移运用。 “情景—探究—感悟”教学模式是一种感受性学习方式。这一模式的基本思路是教师在教学中以教材为基础以课程标准为导向,把所讲教材的内容编制成有序的知识信息,辅助多种手段,如语言文字、图片、等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走进历史,综合自己已有的知识观点、看法、认识和态度、情感,最后得出结论,获取历史的启迪。这样能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本课以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为基础,以《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为导向,在由线入体、由体入局选择微观切面由体入点、由体入面,在选择时空尺度中注重宏观与微观的动态结合,带领学生走进世界历史的横向发展和纵向发展,教学设计中关注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历史解释的建构,涵养全球视野。并且通过情境创设下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有效提升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教学背景分析 课标分析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对于本课的要求是:通过了解新航路开辟所引发的全球性流动、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和能力的改变、以及对世界各区域文明的不同影响,理解新航路开辟是人类历史从分散走向整体过程中的重要节点。 根据课标的行为动词可知,新航路开辟后的影响属于了解层面,新航路开辟在世界历史中的节点意义属于理解层面。 教材分析 单元内容方面,本单元围绕新航路的开辟及其由此引起的世界历史的大变化展开,有三个要点:一是新航路开辟的动因,二是新航路开辟的过程,三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单元地位方面,从纵向上看本单元上承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是从古代向近代的转折,世界近代史的开端篇章,下启第四单元《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是西欧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一环,在人类历史的纵向发展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从横向上看,本单元与《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有极大联系,古老的东方帝国面临着新的变化与新的危机。本单元与《经济与社会生活》第三单元第8课《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文化交流与传播》第三单元第7课《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第四单元第10课《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在内容上也有极大关联。 (三)学情分析 已知:本节课的授课对象为高一学生。在初中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16、17课学过新航路开辟的相关史实,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初步具备信息提取与史料解读能力,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独立思考意识。 未知:高一学生思维深度不够,对全球航路、世界格局等大空间、宽视野问题的认识不全面,对新航路开辟的世界影响缺乏深度认知,需要教师进行情境引导、逻辑建构,让学生思考、体验、迁移,促进学生深度学习以及核心素养的落地。 能知:依据心理学相关理论及自己对学生认知水平、知识体系的了解,高中生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阶段,且高一是高中是高中起始年级,师生间默契感仍在加强中,同学对教师以及教材的新鲜感使得他们上课能够保持一定时间段的注意力,通过教师的情景设置、问题导引,对本课所涉历史事件产生深层认知。 教学目标 总体目标:通过对本单元的全球航路开辟历史的学习,培养学生理解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关于人类历史的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理解全球联系的建立开启了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历史的阶段,从而培养学生的全局眼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