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50320

16.1《阿房宫赋》课件(共79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日期:2025-04-20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50次 大小:17795763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16.1,阿房宫赋,课件,79张,PPT,统编
  • cover
(课件网) 凡读书,整容,定心,看字,断句,慢读。务要字字分晓,毋得目视他处,手弄他物。仍须细记遍数,如遍数已足而未成诵,必欲成诵;遍数未足,虽已成诵,必满遍数。犹必逐日带温,逐旬逐月通理,以求永久不忘。 谏臣生存挑战赛 与杜牧并肩的劝谏行动 1、理解并积累常见文言文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2、了解作者对秦王朝灭亡原因的看法,体会杜牧借古讽今的写作意图。 3、体会“赋”体物言志的文体特点,感受铺陈、夸张、比喻、排比等手法及表达效果。 学习目标 劝 谏 各位参赛谏臣: 本朝皇帝欲效仿秦始皇修建 “新阿房宫 ”。但国库空虚、民怨沸腾。特召各位谏臣入宫劝谏阻止陛下建造宫殿。 “朕欲营造天下第一宫,彰显盛世威仪。 着工部三月内动工,违者斩!" 如何劝谏才能既保性命又达目的 若用现代思维,可从哪些角度切入 公元 825 年,23 岁的杜牧也面临同样困境。 他没有直接劝谏,而是写下《阿房宫赋》,用 “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的史实发出警示。 为何杜牧选择 “借古讽今 ”而非直接进谏? 这种方式是否仍有借鉴意义? 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 这篇看似在写秦朝的文章,如何成为刺向当朝的谏言? 让我们从《阿房宫赋》中破译杜牧的劝谏密码。 了解杜牧 梦回晚唐 一 作者简介 古文方面, 受“唐宋古文运动” 影响,用古文的写作方法作赋,形多为针砭时事的作品。在赋这种文体由骈骊趋向散文化的进程中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成了区别于“汉赋”、“骈赋”和 “律赋”的独特文体“文赋”。 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杜牧晚年居住在长安城南的樊川别墅,后世因称“杜樊川”。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泊 秦 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杜牧诗的风格: 擅长借古讽今,体现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风格。 写作背景 “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 ———杜牧《上知己文章启》 唐敬宗打马球图 《阿房宫赋》写于 825年 唐敬宗在位时间 824年-826年 唐敬宗李湛(809年7月22日—827年1月9日),长庆四年(824年),即位于柩前,时年十六岁。在位期间,礼遇朝臣,耽于玩乐。沉迷蹴鞠和打夜狐,不爱理政。任由权宦王守澄勾结宰臣李逢吉,排斥异己,败坏纲纪。宝历二年十二月初八辛丑日(827年1月9日),为宦官刘克明等所弑,年仅十七周岁。 背景 链接 唐敬宗宝历元年(825),这时的中原,藩镇割据,拥兵自重,宦官专权,吐蕃(bō)、南诏、回鹘(ɡǔ)等少数民族纷纷进犯,更加重了人民的痛苦,民不聊生。唐王朝已是大厦将倾,摇摇欲坠。当时的皇帝———唐敬宗李湛,年少即位,嗜好游猎,追求声色犬马。为了一己的享受,他穷奢极欲,大兴土木,生活放纵,不理朝政。 杜牧针对这种形势,极力主张内平藩镇,加强统一,外御强敌,巩固国防。为了实现这些理想,他希望当时的统治者励精图治,富民强兵,而事实恰恰和他的愿望相反。杜牧是愤慨而又痛心。他在《上知己文章启》中明白地说:“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 背景 链接 走进阿房宫 学习文体知识 二 被誉为“天下第一宫” 始建于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役夫七十余万,至秦灭时仍未完工。 páng ē 阿 房 宫 阿ē———《说文解字》:“大陵也。一曰曲 也。从(fù)可聲。” 房páng———通“旁” 阿房宫是未修建完成而临时起的名字,意思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