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51974

八年级语文下册9.《桃花源记 》课件(共38张PPT)

日期:2025-04-2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10次 大小:368621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八年级,语文,下册,桃花源记 ,课件,38张
  • cover
(课件网) 桃花源记 作者:墨剑飘雨 陶弘景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诵读课文。 2.积累文言词语。 3.研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 4.理解作者笔下的社会理想及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 元熙二年(420年)六月,刘裕废晋恭帝为零陵王,次年,刘裕采取阴谋手段,用毒酒杀害晋恭帝。这些不能不激起陶渊明思想的波澜。他无法改变、也不愿干预这种现状,只好借助创作来抒写情怀,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与美好情趣。《桃花源记》由此产生,它是《桃花源诗》的序言,选自《陶渊明集》。 写作背景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桃花源记:叙述了渔人进出桃花源的所见、所闻。 记 文学常识 文学常识 记 古代的一种文体,可叙事、写景、状物,抒发情怀抱负,阐述某些观点。 类别 碑记 刻在石碑上记叙人物生平事迹的文体。 游记 描写旅行途中见闻的散文体裁。 杂记 杂写所见所闻不多加议论的散文体裁。 笔记 以记事为主、篇幅短小、内容丰富的文体。 作者简介 陶渊明(约365—427),名潜,字元亮,东晋诗人,自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开创了文人诗歌创作的新领域———田园诗,被称为“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长于诗文辞赋,语言质朴自然而又极为精练,具有独特风格,代表作有《饮酒》《归园田居》《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等。 字词积累 捕鱼为业( ) 夹岸( ) 便舍船( ) 豁然开朗( ) 屋舍俨然( ) 阡陌( ) 黄发垂髫( ) 便要还家( )邑人( ) 遂与外人间隔( ) 为具言所闻( ) 此中人语云( ) 不足为外人道也( ) 诣太守( ) 刘子骥( ) shě huò shè yǎn qiān mò tiáo yāo huán yì yù jì jiā jiàn yì wéi wèi wèi 词语积累 世外桃源-- 原指与现实社会隔绝、生活安乐的理想境界。后也指环境幽静生活安逸 的地方。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地方。 无人问津-- 没人探问渡口。比喻事物已被人冷落。津:渡口 豁然开朗-- 豁然:形容开阔敞亮的样子。开朗:开阔明亮。(总意):从狭隘幽暗一转而为开阔明亮。今指一下子就明白了或指眼界一下子变开阔。比喻突然领悟了一个道理。 怡然自乐-- 怡然:喜悦的样子。形容高兴而满足。 落英缤纷-- 落英 :坠落的花瓣。 缤纷:繁多而纷乱的样子。 形容落花纷纷飘落的美丽情景。 朗读节奏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朗读节奏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疏通文意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 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