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52102

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专题★★一轮复习写作专项《话题作文讲解》课件(共36张PPT)

日期:2025-04-1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96次 大小:3820942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复习,2025年,PPT,36张,课件,话题作文讲解
  • cover
(课件网) 话题作文专项讲解 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专题★★一轮复习写作专项 话题分析法 话题阐释型作文往往通过材料介绍或直接引出话题。分析透话题,是话题阐释型作文的重中之重。 单一概念作文建构模式 “阐释概念→提出观点→分析论证→联系现实→总结全文” 五步走的结构模式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题。 生活中有不同的“器”。器能盛纳万物,美的形制与好的内容相得益彰;器能助人成事,有利器方成匠心之作;有一种“器”叫器量,兼容并包,彰显才识气度;有一种“器”叫国之重器,肩负荣光,成就梦想……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体验和感悟?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请看典型的例子 材料分别从哪几个角度阐释了“器”的内涵?请分条列举。 本题考查理解材料,多角度解读、阐释话题。材料整段话为“总—分”结构。首句总述生活中有不同的“器”。后面的内容以分号为界,分别从不同角度阐释“器”的内涵。第一个分句就“器”的本义———容器来谈,容器的作用是盛装、收纳物体,容器的“形制”之美和器中“内容”之好在品质上是统一的,所以二者才能“相得益彰”;第二个分句就“器”的工具性来谈,器的作用在于它能够“助人成事”;第三个分句中的“器”为抽象、无形的器,指器量、气度;最后一个分句中的“器”用“肩负荣光,成就梦想”的“国之重器”代指为祖国发展做出贡献的各行业人才。 解析: 材料分别从哪几个角度阐释了“器”的内涵?请分条列举。 ①盛物的“器”:形制和内容的统一。 ②作为工具的“器”:能助人成事,成就匠心之作。 ③抽象的“器”:器量、才识、气度。 ④人才的“器”:国之重器,肩负国家复兴的重担。 答案: 4.根据以上材料,拟写本题 (示例) 中心论点:成己之小器,铸国之大器。 分论点:①成己之小器,铸国之大器,需要“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自强不息、敢于探索的精神; ②成己之小器,铸国之大器,需要“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的气度; ③成己之小器,铸国之大器,需要“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 答案: 作文“说纽带”的试题: 【审题】 1、核心概念的定义或与诠释: 核心话题:纽带 定义:纽带是能够起联系作用的人或事物。 2、扣材料,明确写作方向,将大概念切分为几个小入口。找到材料给予的入口: 四个入口: 1)纽带是什么? 2)为何需要纽带? 3)如何发挥纽带的作用? 4)纽带的作用是什么? 【审题】 确定核心话题是否受限制的问题(看材料,只看材料): 人心需要纽带凝聚。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文化的交流、历史的传承、社会的安宁、校园的和谐等都需要纽带。 结论:入口受到限制,只有第四个入口开放。也就意味着,我们只能沿着“怎么样”这个维度进行思维延展: 纽带———纽带与它的作用———纽带与它的几个作用———纽带与1、凝聚人心+促进2、经济全球化的发展+3文化的交流+4历史的传承+5社会的安宁+6校园的和谐。 示范与标杆 说纽带 纽带是能够起到联系作用的人或事物。【下定义。】“蝴蝶效应”是由美国气象学家爱德华·洛伦兹提出:在亚马逊河的雨林地区,一只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会导致美国某地有风暴来袭。就蝴蝶而言,我们是不会将之与风暴联系在一起的,那是什么导致它们联系在一起的呢 在我看来是其中的一点微小的震动所引起的。如今,这种现象不仅存在于那里,也存在于当今社会的每一个角落。【由“蝴蝶效应”类比引出“明辨”这个纽带,妙!】这种联系便是明辨,以明辨为纽带才能真正做到历史文化的传承和社会的安宁。【中心论点句,与疏通了两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