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单元素养检测卷-2024-2025学年语文六年级下册统编版 一、书写 1.看拼音,写词语。 二、填空题 2.将下列有关内心情感的词语补充完整。 兴高采( ) ( )出望外 ( )不及待 心灰意( ) 翘首以( ) 惊心动( ) 提心吊( ) 义( )填膺 心( )如焚 伤心欲( ) 懊( )不已 担惊受( )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课文《匆匆》紧扣“ ”二字,写出了时光的 ,抒发了 。 (2)课文《那个星期天》描写了“我”从开始等待的 ,到继续等待,有所期盼,再到等待未果, ,直到最后希望落空, 的心理变化过程,展示了“我”细腻、丰富的内心世界。 三、选择题 4.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惆怅(zhōu) 急遽(jù) B.绞肉(jiǎo) 消逝(sì) C.缥缈(piāo) 原谅(niàng) D.依偎(wēi) 惊惶(huáng) 5.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盼望 明媚 绊脚 翻箱倒柜 B.揉开 惊惶 枕搁 空空落落 C.缥渺 依偎 答应 全神贯注 D.滋味 浅显 鼓厉 胡思乱想 6.安定团结( ) A.装置组合 B.不出事故 C.稳定 D.身体健康 7.结合语境选词填空,恰当的一项是( ) 时光总在不经意间匆匆( ),任何人也无法( ),我们只有( )当下,才能让生命( )光彩。 A.流逝 挽留 珍惜 绽放 B.逝去 遮挽 爱惜 绽放 C.流淌 挽留 珍惜 盛开 D.流逝 遮挽 爱惜 盛开 8.对《阳光的两种用法》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课文以“老阳儿”为贯穿全文的情感线索。 B.文章借具体事例表达情感,自然真实。 C.课文表达了“我”对母亲和毕大妈这样的普通劳动者的赞颂,以及对平淡生活的赞美。D.文章写母亲和毕大妈智慧使用阳光,直接抒发了作者对她们的生活智慧和美好内心的赞美。 9.“一切景语皆情语。”下面句子表达的情感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 A.我现在还能感觉到那光线漫长而急遽的变化,孤独而惆怅的黄昏的到来。 B.看着这棵腊梅,仿佛在暗夜里使我看到了黎明初露时的金色曙光。 C.我流连在这片花丛中,为邂逅此花而欣然,它们清婉的姿容,密密丛丛的风韵,将永远盛开在我的梦里。 D.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吧?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四、语言表达 10.实践题 班里正在举行“照片载情·留住时光”交流分享会,请你积极参加。 老师将这学期班级里的一些难忘瞬间用照片的形式记录了下来,请从以上照片中任选一个或自己另外回忆一个,写一写自己印象最深的画面。 五、现代文阅读 11.课内阅读 《那个星期天》节选 我现在还能感觉到那光线漫长而急遽的变化,孤独而惆怅的黄昏的到来,并且听得见母亲咔嚓咔嚓搓衣服的声音,那声音永无休止就像时光的脚步。那个星期天。就在那天。母亲发现男孩儿蹲在那儿一动不动,发现他在哭,在不出声的流泪。我感到母亲惊惶地甩了甩手上的水,把我拉过去拉进她的怀里。我听见母亲在说,一边亲吻着我一边不停的说:“噢,对不起,噢,对不起,”那个星期天,本该是出去的,去哪儿记不得了。男孩儿蹲在那个又大又重的洗衣盆旁,依偎在母亲怀里,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光线正无可挽回的消逝,一派荒凉。 (1)了解近义词的细微差别,有助于精准使用语言。读读下面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选一选,填一填。 急遽:指快速的,程度轻于“急剧”。急剧:指迅速而剧烈,程度较重。 ①溪水跳下山涧, 地向山脚奔去。 ②大地 地震动起来,人们吓得四处奔逃。 惊惶:重于形容内心的恐惧。 惊慌:多形容行动的慌张。 ③她 地跑出门,一定是发生什么事了。④他通红的脸显得又 又疲惫。 (2)用“漫长而急遽”来形容光线是否矛盾?请说明理由。 (3)阅读短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这个片段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