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53385

散文综合训练(安徽专用)(原卷版+解析版)

日期:2025-04-1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82次 大小:14500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散文,综合,训练,安徽,专用,原卷版
    散文综合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故乡的冬 ①冬天是被一场场北风送来的。北风随意一点,天就蓝了,天底下的事物纷纷变身。叶子变得五彩斑斓后,四处投递着消息。土地变得坚硬而冷峻,收获了庄稼之后,它们敞开的襟怀犹如无边的莽原。空气变得干燥,人们念着“开北风了”纷纷去晒瓜干。秋地瓜被切成薄片晾晒在大地上,在北风和日头的双重照料下,很快成了脆响的口粮。北风抚摸着田野,大地上作物越来越少,麦苗嫩嫩的小腰身接过时令衔接的大旗。 ②冬天是被萝卜送来的。菜园里汹涌的白菜萝卜在做最后的冲刺,一天一个样子地生长。“立冬收萝卜,小雪收白菜。”立冬了,不能再把萝卜放在露天撒野。而从霜降到小雪,正是白菜越长越壮实的时候。立冬后,早晚会有些霜冻,但是白菜的筋骨结实,越冷,越长得瓷实,越冷,越生得鲜美。 ③“猫冬”是从堵上后窗那一刻开始的。父亲踩着板凳和木梯子,手托着泥坯把后窗堵了,又抹上厚厚的泥巴。后窗变成了墙,家里暖了许多。地瓜藏在屋顶棚子上,盖着薄薄的豆秸叶;奶奶不似往常勤劳,而是天天偎在炕头上,透过窗户中间的小玻璃片观天看地;就连平日里忙碌的母亲,也常常坐在炕头上摆弄窗花和鞋垫。 ④北方的冬天常常是万里晴空,日头那么慷慨地照着,大地一丝风也没有。大好的天气里最适合一帮老伙计聚在一起,排在南墙根下晒太阳。 ⑤天气逐渐寒冷,雪在那个北风不紧的日子只是遥遥地打了个招呼,人间就热闹地接待。小雪节气的雪,还能多热烈呢?但是,小雪的仪式感却非常足。人们在大锅灶上炒一锅大白菜、豆腐,加了粗粉条。这是齐鲁大地胶州地界标准的雪天大锅菜,用刚刚收回家的大白菜炖猪肉粉条,仿佛是给白菜过节,也是为小雪过节,更为接下来要休养生息的冬天过节。 ⑥有风的冬日,村庄很安静,连狗儿也不叫,天地间只有风声。柴门被扭得吱吱呀呀,玉米秸垛窸窸窣窣,槐树豆叮叮咚咚,白杨树笔直而向上的枝丫就像竖琴,被风刮奏着。 ⑦冬天的田园鸟雀盘旋,不到下雪的日子,它们不去啄那些高树上的柿子。秋天采柿子的时候,竹竿足够长,母亲却不让采最高枝上的十几个柿子,每棵树上都留着些。那些柿子长得饱满而丰腴,看起来很好吃。母亲说,留几个柿子“看冬”。光秃秃的枝丫上,那几个柿子看守着冬天,越来越红。后来,大雪覆盖了原野,柿子树梢成了鸟雀聚会的地方,它们啄着柿子,享受雪天里的盛宴。 ⑧大雪来的时候,乡村是沸腾的、喧闹的。孩子们在雪扯起的帷幕间奔跑着,欢呼着,庆祝着。小手冻得好似小胡萝卜,捧起一把雪,就那么扬向对方,或将雪攥成团,“嗖”地打在对方肥大的棉袄棉裤上。 ⑨雪持久不化的日子里,母亲在屋檐下的长木橛子上挂了几穗高粱穗子款待麻雀。我很小的时候就知道我们家有冬天“斋鸟”的传统。木橛上那些高粱穗不几日就变得轻了,天气严寒之时,若雪还没有化,母亲会另选一把穗子挂出去。 ⑩故乡的冬天是浪漫而温暖的。那些冬夜,乡村寂静得只听见风吹草叶的轻叹。透过窗户,或是温暖的灯光伴着夜读的身影,或是一位默默剪窗花的母亲,守着一炕香甜的酣梦。 (选自《人民日报》2023年12月11日,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多次提到了故乡的雪,围绕“雪”写了人们在雪中的活动,表达了故乡人们对冬日雪的喜爱。 B.文章第⑦段中母亲要求留几个柿子“看冬”,表现出母亲对冬日传统习俗的重视;第⑨段中母亲用高粱穗“斋鸟”,又体现出母亲的暖心善良。 C.文章第⑩段“故乡的冬天是浪漫而温暖的”是主旨句,后文“风吹草叶的轻叹”则表现出作者冬日里的遗憾和怅惘,丰富了内容,升华了主旨。 D.文章写的景、事、物看似杂乱繁多,其实都贯穿着一条情感线索———作者对故乡冬季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