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综合过关验收卷 建议用时:90分钟 满分:100分+卷面分5分 得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三年级(1)班组织了“传统文化进课堂”活动,快来争当文化传播小使者吧! 环节一:课堂交流 ◎活动开始了,老师先分享了有关“四大发明”的相关知识,里面有一些内容需要同学们来帮忙补充。 1.读老师分享的语段,完成下面练习。(13分) 在漫长的 lì shǐ长河中,中华民族为人类文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东汉蔡伦(改变 改进)造纸术,制成了便宜好用的纸,这项技术远传ōu zhōu极大地推动了shè会的发展。火药始于炼金术,后多运用于军事和科技领域。北宋毕昇(发明 发现)的活字印刷术,是shì jiè上一次wěi大的技术chuàng jǔ。指南针又叫司南,是由磁石制成的,这一发明 推动了我国水运、贸易的发展, 对全球的航海和探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写出语段中用拼音代替的字词。(每字0.5分,共5分) (2)为语段中的加点字注音。(每空1分,共4分) 蔡伦( ) 便宜( ) 制成( ) 贸易( ) (3)用“ ”画出语段括号中使用正确的词语。(每词1分,共2分) (4)在语段中的横线上填入恰当的关联词。(每空1分,共2分) ◎传统文化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小文分享了自己在生活中感受到的传统文化,一起来看看吧。 2.“根据传统习俗,今年春节前,我和爸爸去( )买了中国结、年画、对联等年货。”小文开心地说。(2分) A.档案馆 B.咖啡馆 C.超市 D.税务局 3.小文接着说:“在买年货的路上,我在路边观看了捏泥人:只见师傅揪一些白泥,两手搓着,再用刀尖一挑,接着又拿起一些泥,稍稍推一下,一个猪八戒的鼻子就做好了。”对这一步骤的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2分) A. 揪→搓→拿→挑→推 B. 揪→搓→挑→拿→推 C. 搓→揪→挑→推→拿 D. 搓→揪→挑→拿→推 4.小文还把当时街上热闹的景象绘声绘色地描绘了出来。请你仿照小文说的,用上加点词语,围绕一个意思再写一段话。(4分) 过年前的街上十分热闹:人们有的正在摆摊儿,有的在挑选年货,有的在看街头表演,有的在和朋友交谈,有的在为顾客写对联。 ◎小文分享完后,老师提醒道:“传统文化不只在生活中,课本里面也藏了不少相关的知识。谁来说一说呢 ” 5.老师的话音刚落,小语就迫不及待地回答。(每空1分,共4分) 我从“千门万户曈曈日, ”中,看到了 (节日)时人们换桃符的情景;从“遥知兄弟登高处, ”中,知道了重阳节有 、插戴茱萸等习俗。 6.小语说完后,同桌小奇也不甘示弱,立即举手示意并进行了补充。(每空1分,共6分) 我知道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文房四宝”指的是笔、 、纸、 ,“中医四诊”指的是 、 、问、切;我知道著名的赵州桥是隋朝的石匠 (谁)设计并参加建造的;我还知道北宋画家张择端的《 》这幅画细腻传神,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环节二:小组展示 ◎老师对前面几位同学的分享作出了肯定。接下来是小组展示环节,一起看看他们的表现吧。 (一)第一小组准备了关于清明节的相关知识,一起来看看吧。(15分) 清 明 ,路上行人欲断魂。 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7.将古诗补充完整。这首诗的作者是 代的 (谁)。(每空1分,共4分) 8.下面诗句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有( )(多选)(3分) A.路上行人/欲断/魂 B.路上行人/欲断魂 C.牧童/遥指/杏花村 D.牧童/遥/指杏花村 9.用自己的话说说后两句诗的意思。(2分) 10.“路上行人欲断魂”中的“断魂”说明“路上行人”的心情是 的,原因是 。(1+2,共3分) 11.清明节是缅怀先人的节日。如今,很多人通过一束鲜花、一个鞠躬寄托哀思,也有人在网上献花、点烛、填写祈福卡来悼念逝者。对于这种现象,下面说法正确的有( )(多选)(3分) A.一束鲜花、一个鞠躬同样能表达对先人的缅怀。 B.网络祭扫是适应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