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题06 《昆虫记》知识梳理 法布尔,法国昆虫学家,动物行为学家,文学家。他是第一位在自然环境中研究昆虫的科学家,他以毕生的时间与精力,仔细观察昆虫的生活和它们为生存、繁衍所进行的斗争,然后将其观察所得写成详细确切的笔记,最后编写成巨著《昆虫记》。《昆虫记》的成功为他赢得了“昆虫界的荷马”以及“科学界诗人”的美名。被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称为“掌握田野无数小虫子秘密的语言大师”。 《昆虫记》《The Records about Insects》又称《昆虫世界》《昆虫物语》《昆虫学札记》或《昆虫的故事》,是法国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创作的长篇生物学著作。《昆虫记》它不仅是一部文学巨著,也是一部科学百科。被誉为“昆虫的史诗”,鲁迅称之为“一部很有趣,也很有益的书”。 《昆虫记》分十卷,每一卷分17-25不等的章节。每章节详细、深刻地描绘一种或几种昆虫的生活,同时收入一些讲述经历、回忆往事的传记性文章。在该书中,作者描述了小小的昆虫恪守自然规则,为了生存和繁衍进行着不懈的努力。作者依据其毕生从事昆虫研究的经历和成果,以人性化观照虫性,以虫性反映社会人生,其重点介绍了他所观察和研究的昆虫的外部形态、生物习性,真实地记录了几种常见昆虫的本能、习性、劳动、死亡等。 另外,此书不仅详尽地记录着法布尔的研究成果,更记载着法布尔痴迷昆虫研究的动因、生平抱负、知识背景和生活状况等,尤其是《阿尔玛实验室》《返祖现象》《我的学校》《水塘》《数学忆事:牛顿二项式》《数学忆事:我的小桌》《童年的回忆》《难忘的一课》和《工业化学》这几章。如果换一种眼光看,不妨把《昆虫记》当作法布尔的自传,一部非常奇特的自传,昆虫只不过是他研究经历的证据,传记的旁证材料。 《昆虫记》传入中国,始于20世纪20年代,首倡者就是著名的文学家鲁迅(周树人)和周作人两兄弟。 《昆虫记》又译为《昆虫世界》《昆虫的史诗》《昆虫物语》《昆虫学札记》,这本书按照法文直译为《昆虫学回忆录》,被称为“昆虫世界的维吉尔”与“昆虫的史诗”。1923年周作人将其译为《昆虫记》,此译法一直沿用至今。 1823年法布尔出生于法国南部普罗旺斯的圣莱昂的一户农民家庭。因家境贫困,法布尔被送到离该村不远的马拉瓦尔祖父母家中寄养,当时年幼的他已被乡间的蝴媟与蝈蝈儿这些可爱的昆虫所吸引。15岁时,他只身报考阿维尼翁市的师范学院,并被正式录取。毕业后,法布尔获得一中学教员职位。课堂教学之余,法布尔阅读了一本昆虫学著作,从此做出了要毕生研究昆虫的伟大决定。那一年,他不足十九岁。法布尔生活的每一天每一夜,独自的、安静地研究,艰辛地付出,持之以恒的努力,换来的是丰硕的果实。《昆虫记》十大册,每册包含若干章,每章详细、深刻地描绘一种或几种昆虫的生活。 一、借助前言、后记或附录中有关作品的介绍、了解作家的生平事迹、科学成就和全书的大致内容,为阅读整本做些准备。例如有些版本的《昆虫记》,在序言和附录中就有对该书大致内容、历来评价以及作者生平事迹的介绍,让我们有初步的印象和阅读期待,以决定如何去读,重点读哪些部分。 二、在阅读中,遇到一些专业性较强的概念、术语、要查找工具书或相关资料,把握其含义;要运用自己在课内外学到的知识加强理解,深化知识;如果科普作品的内容是你非常感兴趣或比较熟悉的,也可以质疑问难、拓展延伸,把阅读引向更深层次。比如读《昆虫记》,可以思考法布尔对动物习性的观察和分析,有哪些是正确的,有哪些是不够准确的。 三、体会科普作品蕴含的科学思维、科学理念和科学精神,扩大我们的知识领域、锻炼我们的思维,在阅读中汲取人生智慧。让科学的光芒照亮自己。阅读《昆虫记》,就可以思考作者为何要坚持实地观察和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