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题10 《艾青诗选》知识梳理 艾青(1910—1996),现代诗人。原名蒋正涵,号海澄,浙江金华人。1932年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1933年第一次用“艾青”的笔名发表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感情诚挚,诗风清新,轰动诗坛。以后陆续出版诗集《大堰河》(1939)《火把》(1941)《向太阳》(1947)等,笔触雄浑,感情强烈,倾诉了对祖国和人民的情感。1979年后,创作有诗集《彩色的诗》《域外集》,出版了《艾青诗选》。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艾青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又一位推动一代诗风并产生过重要影响的诗人,在世界上也享有盛誉。1985年,法国授予艾青文学艺术最高勋章。 《艾青诗选》收集了艾青从20世纪30年代到70年代末的作品。艾青早期的诗歌以革命的现实主义手法,深沉忧郁地唱出了祖国的土地和人民所遭受的困难和不幸。新中国成立后,艾青的诗一如既往地歌颂人民,礼赞光明,思考人生。《艾青诗选》是一部集历史性、思想性和艺术性于一体的诗集。本书真实反映历史,高度浓缩作者思想,蕴含着强烈深沉的情感。 艾青诗歌的中心意象是土地和太阳。 “土地”这个意象,凝聚着诗人对祖国以及对大地母亲深沉的爱,对祖国命运深沉的忧患意识。爱国主义是艾青作品中永远唱不尽的主题,把这种感情表达得最为淋漓尽致的是他的《我爱这土地》。“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两句诗真实而朴素,却是来自诗人内心深处,来自民族生命深处,具有不朽的艺术生命力。在他的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中,“大堰河”就是人民的化身,是中国农民的化身,不仅流露出艾青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热爱,同时还有对他们命运的关切与探索。 “太阳”的意象表现了诗人灵魂的另一面:对于光明、理想、美好生活热烈的不息的追求。在诗人眼中,“太阳”这一永恒主题,是中国光明前途也是中国必胜信念的象征,它蕴涵着诗人对光明、理想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其中,写得最好的光明颂有《向太阳》和《黎明的通知》。 1979年艾青自己编写《艾青诗选》,交人民文学-出卷网-出版。这部诗选收录了诗人自20 世纪30年代到70年代末期的主要作品,基本反映了诗人的创作历程和风格特征。前期创作开始于抗日战争,中国人民为保卫祖国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慷慨激昂的诗歌。 1978年诗人重返诗坛,开始了其后期创作。经过了20年的沉寂,诗人“归来”,情感澎湃高涨,开始了他诗歌创作的另一个高峰。 1.注意诗歌的表现形式。 艾青的诗在形式上也不拘泥于外形的束缚,很少注意诗句的韵脚和字数、行数的整齐划一,但又常常运用有规律的排比复沓、造成一种新的统一。如《大堰河――我的保姆》中运用一连串的排比句,排列出一系列凄惨、荒凉的意象。大堰河贫苦悲惨的身世命运得以倒叙展开。 2.品味诗歌的语言。 诗歌的语言与日常语言相比,更为精练优美,更有利于情感的抒发。诗人从日常生活中提炼语言,加以“陌生化”处理,使诗歌的语言“能量”更大,表意更为新颖别致。 艾青的诗歌常常表现出简洁明快的特点,呈现出散文化、口语化的风格,诗中含有大量的设问、呼告、对话、引语等,极大地增强了诗歌的真切感和表现力。如《盼望》一诗中写海员们的两种“盼望”,而这两种盼望又有所不同。盼望“出发”,是歌颂海员们在惊涛骇浪面前勇敢前进、乐观豪壮的气概和精神。这是海员们所“喜欢”的。然而海员更“高兴”的是“到达”,因为到达象征着胜利,这是诗人最“盼望”的结果,也是渴望光明的表达。所以“到达”才是诗的着眼点。 3.把握诗歌的意象。 意象是诗中包含诗人主观情感的事物。诗人总会创造出富有表现力的意象,传达出独特的情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