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云雀 雪莱 【学习目标】 1. 通过梳理诗歌结构及意象,了解诗歌内容; 2. 通过品味文中比喻、衬托等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理解云雀与其他意象之间的关系; 3. 结合时代背景,理解云雀的象征意义及诗歌所寄寓的情感。 【学习过程】 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致云雀》。1820年7月,一个美丽的夏日傍晚,一位英国诗人沿着乡间小路,在流萤闪烁的灌木篱笆之间散步,他忽然听到了云雀婉转的鸣叫。他有感而发,写下了一首诗歌。这两年之后啊,诗人因为一次意外离开了人世。他的这首诗歌被后人称之为他最美丽的诗篇之一。这首诗歌就是《致云雀》,这位诗人就是雪莱。雪莱的《致云雀》这首诗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为了表现云雀,诗人构建了许多其他的意象。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的学习任务就是探讨诗中的云雀和其他意象之间的关系,理解云雀的象征意义。 梳理诗歌的内容结构(活动一) 师:为方便理解,我们先来梳理一下这首诗的内容结构。 明确:全诗共21小节 第1小节:诗人总体评价云雀及其歌声; 第2-4小节:云雀飞翔; 第5-12小节:云雀的歌声; 第13-20小节:歌声神圣、欢快的原因; 第21小节:表达诗人的愿望。 师:通过梳理,我们不难概括出出云雀的特点有三个,飞翔迅疾高远,叫声欢快高亢,且飞且鸣。 分析意象之间的关系(活动二) 师:那除了云雀之外,诗人还构建了哪些意象呢? 明确:请大家来看这张图示。圆圈外的其他意象共有26个,我们以小节为单位,有青云、蓝天、太阳等,它们跟云雀之间是怎么样的关系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欣赏一段朗诵视频。 师:随着刚才的视频,我们的眼前似乎出现了这样一幅画面:云雀凌空直上,驰往地霄,迎着曙光欢乐的出征。而此时,我们还只是见其形而未闻其声。所以,烈火的青云,蔚蓝的天心,地平线下的太阳,金色的电光……显然是在写云雀欢乐的翱翔。同样内容的意象还有第五小节中淡淡的紫色黄昏和昼空里的星星。这些意象都体现了云雀飞翔迅疾高远的特点。而其余的意象都与云雀的叫声欢快高亢有关。由此可见,云雀欢快高亢的叫声是这首诗着力描摹、表现的部分。 师:那么,这些意象和云雀的叫声之间又有着怎样的联系呢?我们来尝试着填写这张表格。将这些和云雀叫声有关的意象进行一下手法和效果的分析。 云雀 (叫声) 相关意象 特点 手法 主旨或情感 5.利箭 明灯 6.明月 7.美雨 8.诗人 9.少女 10.萤火虫 11.玫瑰 12.草地 春霖 花蕾 13.颂歌 14.合唱 欢歌 (一)朗读赏析 那犀利无比的乐音, 似银色星光的利箭, 它那强烈的明灯, 在晨曦中逐渐暗淡。 以至难以分辨,却能感觉到就在空间。 通感:将听觉上的云雀叫声转化为视觉上的利剑、明灯,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云雀叫声的高亢、穿透力强,从而表达了诗人冲破黑暗,渴望光明的强烈愿望。 师:什么叫通感?我们来介绍一下。 明确:通感也叫“移觉”。修辞手法之一。人们日常生活中视觉、听觉、触觉 、嗅觉、味觉等各种感觉往往可以有彼此交错相通的心理经验,于是,在表现属于甲感觉范围的事物印象时,就超越它的范围而描写成领会到乙感觉范围的印象,以造成新奇、精警的表达效果。———《辞海》 师:诗中同样用到通感的意象还有明月、梅雨、玫瑰等,这些意象的使用化无形为有形,使读者展开丰富的想象与联想,更加感受到云雀乐音的优美。 师:那少女诗人、萤火虫这些意象又用到了哪些手法,取得了怎样的效果呢?我们边赏析朗诵,一边思考这个问题。 明确:显然,诗人运用了比喻。 师:先把云雀比作诗人,二者之间有什么相似点呢? 明确:他们都有思想,都饱含着希望和忧虑。这个比喻呀,再次说明云雀的叫声能唤起人们的希望,唤醒人们的内心。接着,诗人又把云雀比作高贵的少女,少女的歌唱情真意切,甜美而饱含爱意,这也是云雀的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