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房宫赋》课堂实录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疏通文意,积累文言基础知识 2.知人论世,了解写作背景 3.整体感知,把握作者观点 【任务一】走进课文,疏通文意 一、阅读积累 请同学们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阅读全文,疏通文意,整理重点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文言句式。 二、解题 阿(ē)房(páng)宫,秦宫殿名,是秦始皇在渭南建造的宫殿,始建于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到秦亡时尚未完工,遗址在今陕西西安市西郊。 三、赋 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刘勰《文心雕龙》:“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 “铺采摛文”指在语言上注重铺陈,要使用华美的词藻。“体物写志”,指赋的内容,通过摹写事物来达到抒发情志的目的。 赋的发展: 骚赋———屈原、宋玉为代表的楚辞及后世模仿之作。 汉赋———汉代流行的大赋。 骈赋———孕育于汉魏之际,流行于两晋南北朝的汉赋变体。 律赋———唐代产生的考试专用的试帖赋,其形式一直沿袭至清末。 文赋———在唐宋古文运动影响下产生的一种散文化的赋体,不刻意追求对偶、声律、辞采、典故,句式参差,押韵自由,贯穿散文的气息。 四、读准字音 缦màn回 妃嫔pín媵yìng嫱qiáng 辘辘lù 尽态极妍yán 鼎铛chēng 锱zī铢zhū 在庾yǔ之粟sù粒 呕ōu哑yā 囷囷qūn 不霁jì何虹 焚椒jiāo兰 杳yǎo不知 剽piāo掠 迤yǐ逦lǐ 架梁之椽chuán 横槛jiàn 参cēn差cī 鬟huán 重点词 实词:爱、取、缦、固、使、举、幸、族、庾、可怜、收藏、钩心斗角 虚词:之、焉、而 记忆锦囊 1.一词多义: (1)黄鹤一去不复返 一旦 (2)六王毕,四海一 统一 (3)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专一 (4)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全 (5)一死生为虚诞 把......看成一样 2.注意古今异义 (1)直走咸阳 通达 (2)函谷举 被攻占 【任务二】知人论世,了解背景 一、杜牧 杜牧(803—853),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文学家。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太和二年(828)进士,曾任监察御史、中书舍人等官职。杜牧年轻时即有兴邦济世的远大抱负,怀抱中兴唐王朝的理想,尤喜论政治、军旅之事,主张固边、削藩。但因性情耿直、不屑逢迎,在仕途上颇不得意,晚年逐渐变得保守消极。 杜牧晚年居住在长安城南的樊川别墅,后世因称“杜樊川”。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其为诗注重文意辞采,追求高绝绮丽,于晚唐浮靡诗风中自树一帜,文、赋、诗皆负盛名,尤擅文赋,散文气势雄浑,多针砭时弊。 二、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唐敬宗宝历元年(825),当时的唐王朝政治腐败,藩镇割据,拥兵自重,宦官专权,民不聊生,阶级矛盾异常尖锐,再加上吐蕃、南诏、回鹘等纷纷袭扰,更加重了百姓的痛苦。杜牧针对唐王朝处于崩溃边缘的现实,极力主张内平藩镇、外御边患。他希望统治者励精图治,富国强兵。但事与愿违。穆宗李恒因沉湎声色送命。敬宗李湛好游猎,沉湎声色,大兴土木,不理朝政。对此,杜牧既愤慨又痛心,他在《上知己文章启》一文中说:“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 【任务三】整体感知,把握观点 一、思考:本文的主旨是什么? 本文借古讽今,通过描写阿房宫的兴建及毁灭,总结秦王朝统治者骄奢淫逸终致灭亡的历史教训,从而向唐朝统治者发出警告,希望唐朝统治者引以为戒,不要重蹈覆辙,表现出了封建时代正直文人忧国忧民、匡时济世的情怀。 二、文章结构与关联 第二段叫铺采螭文,是描写。从阿房宫写到秦朝的统一,修建这个宫殿,到宫殿的宏伟瑰丽、宏大宽广。哪些词句体现了?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一个阿房宫里面,一天里头。东边日出西边儿雨,体现出空间之大。第二段写宫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