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58657

6《芣苢》《插秧歌》联读 教案(任务式)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5-04-29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33次 大小:1928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必修,语文,高中,统编,任务,教案
  • cover
《芣苢》《插秧歌》联读 【学习目标】 积累古代诗歌中的文言词汇,梳理两首诗歌的表达特点。 感受古代人劳动时的欢乐与情趣,理解劳动的价值与意义。 【学习重难点】 1.梳理两首诗歌的表达特点。 【学习课时】一课时 【课堂热身】 请结合你的生活经验,为“劳动”下一个定义。 劳动是一种 的活动。 有同学说劳动是一种付出汗水的活动,还有同学会想劳动是一种付出脑力和体力的活动,也有同学会说劳动是一种很累但是让人感到踏实的活动,等等,不一而足,这些都是大家对劳动这一概念的原始理解。今天我们也要学习两首关于劳动话题的诗歌,看看我们学完之后对劳动这个内涵有没有更新的更深刻的理解。 【学习任务一】 跟着老师把第一首诗完整的朗读一遍,注意生僻字的读音。教师范读。 芣苢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芣苢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同学们读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这首诗歌选自《诗经》,《诗经》体的诗歌往往是四字一句,我们在读的时候要遵循二二拍的节奏韵律,另外我们发现整首诗歌从内容上也好,从形式上也好,基本上类似,只是更换了个别词语,因此朗读时有一种循环往复的韵律美,这就是《诗经》体显著的特点之———重章叠句。像这种重章叠句的诗歌,如何用现代语言去诠释呢? 综合比较两种译文,你更喜欢哪个版本? 【余冠英译】 车前子儿采呀采,采呀快快采些来。车前子儿采呀采,采呀快快采起来。 车前子儿采呀采,一颗一颗拾起来。车前子儿采呀采,一把一把捋下来。 车前子儿采呀采,手提着衣襟兜起来。车前子儿采呀采,掖起了衣襟兜回来。 【周啸天译】 车前子儿粲粲明,采呀采呀采不停;车前子儿粲粲明,摘呀摘呀摘不赢。 车前子儿粲粲明,拾呀拾呀拾不停;车前子儿粲粲明,捋呀捋呀捋不赢。 车前子儿粲粲明,揣呀揣呀揣不停;车前子儿粲粲明,兜呀兜呀兜不赢。 明确:好,应该说两种译文都把《诗经》的那种循环往复的韵律给翻译出来了,但在具体的细节上,还有很多的不同。比如说对于《诗经》中的第一句,余老师的版本翻译成“车前子儿采呀采,采呀快快采些来”,而张老师的版本翻译成“车前子儿粲粲明,采呀采呀采不停”。除此之外呢,后面还有很多细节都有诸多不同,那么同学们比较比较,看看你更喜欢哪一个版本呢? 生1:我更喜欢第一个版本,因为第一个版本“一颗一颗拾起来,一把一把捋下来”,把掇和捋两个动词翻译得更细致,更精准,更生动,同时也更有画面感。 生2:我更喜欢第二个版本,因为从字数上看,第二个版本每句的字数是一致的,句式更整齐,读起来更朗朗上口,更有诗经的那种重章叠句的韵律美。 生3:我喜欢第一首诗,翻译的六个动词都很质朴,更符合诗歌的这种《诗经》体质朴的特点。 生4:我更喜欢第二首诗歌,尤其他把“采采”翻译成“粲粲明”。这种“粲粲明”就有一种珍贵、闪亮的感觉,把芣苢在劳动人民心中的那种地位和价值给写出来了。 师:老师也有自己的看法。两种翻译的版本各有千秋,但就第一句的翻译来讲,老师更推荐第二个版本的翻译。同学们请看一下诗歌的第一句叫“采采芣苢”。余老师的版本翻译成“车前子儿采呀采”,而周老师的版本翻译成“车前子儿粲粲明”,区别是什么呢?就是对于“采采”的词性判定,前面翻译成了动词,后面翻译成了形容词,那么哪种更合适呢?“采采”茂盛的样子,什么词呢?形容词,因此我们说教材编者更同意谁的观点呢?第二个的观点。除此之外,我们再想想,在《诗经》当中,如果出现了叠词,叠词的词性往往是什么呢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