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58688

8.3《琵琶行》 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5-04-21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34次 大小:8666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琵琶行,教案,统编,高中,语文,必修
  • cover
《琵琶行》———乐与诗的对话 教学目标: 1.把握《琵琶行》基本内容,了解并初步掌握描写音乐的手法,赏析技巧。 2. 理解音乐描写的多层含义,领悟诗人“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深层内涵。 3. 感悟诗人的心路历程,通过乐与诗的对话,深层理解诗歌主旨。 教学重点: 理解音乐描写的多层含义,领悟诗人“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深层内涵。 【环节一】谁懂琵琶语 以乐入诗 导入: 同学们好!音乐是美妙的,不同的音乐会使不同经历、不同心境的人产生共鸣。一千多年前,我国唐朝浔阳江头的一位琵琶女真挚深情的演奏也曾使一代诗人白居易潸然泪下,并留下千古名篇《琵琶行》。《琵琶行》之所以能流传至今,不仅仅因为诗中精彩的音乐描写,更因为其中有诗人对生命的感悟,他把音乐入诗,音乐描写中有人、有情、有自我的关照。今天我们来赏读《琵琶行》,体会琵琶女的高超演奏技艺,欣赏诗人化琴声为美妙诗句的生花妙笔,在乐与诗的对话中,探究香山居士泪湿青衫的真正原因。 学习活动一:学习分享 分小组交流课前自主学习内容。 1.诗歌体裁 歌行体:《琵琶行》原作《琵琶引》。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乐府诗歌的一种体裁。三者虽名称不同,实则大同小异,常统称“歌行”。是一种具有铺叙记事性质的歌辞。 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琵琶行》是一篇抒彩很浓的长篇叙事诗。 2.内容概括:(示例) (1)浔阳江边问琵琶(2)江心聆听琵琶曲(3)江中听诉身世苦 (4)同病相怜感慨多(5)重闻琵琶青衫湿 3.故事概述 元和十年的秋景竟是如此的萧瑟,冷清的浔阳江边,荻花瑟索着盘旋而下,和着这送客之景,又平添几分凄凉……离别留下的,只是浸着冷月的江水…… 她抱着琵琶从船里走出,散发着轻微木香的古琵琶半遮住了她那羞涩的脸庞。她轻转琴轴拨动两声,先情后曲,弦弦的琴声中透出凄楚与悲切,似在沉思着,又似在诉说着,随之,心中的无限往事也随着琴音一起浮现出来。 …… 诗在小序中扼要地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主要经过,概述了琵琶女的身世,也说明了本诗的写作动机,定下了全诗凄切伤怀的感情基调。 学习活动二:思考探究 乐为心声。 琵琶声中融注了琵琶女身世之感。透过音乐的变化,你听出了琵琶女怎样的遭际和身世? 《琵琶行》的音乐描写是这首的突出特色,全诗一共有三次音乐描写,首尾两次只是以感觉摹写声音,是侧面描写。浓墨重彩的一笔是第二段音乐描写,请同学们重点朗读这一段,你能否从琵琶曲调的起伏变化中,捕捉到琵琶女情感和生活变化的轨迹呢?朗读重点描写琵琶声的诗句,按照音乐的变化分出层次,并结合具体诗句体会琵琶女情感的变化,以及描写音乐的手法。(可用折线图勾画,回忆一下单元导读课讲过的诗歌鉴赏方法) 1.谁懂琵琶曲?重点朗读第二段音乐描写,请依据诗中的描写,勾画琵琶女演奏的情感变化。 2.再读琵琶语:赏析最打动你的诗句,可以结合导读单元所讲的诗歌鉴赏方法。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明确:比喻的手法—八处比喻写音乐高低缓急和情绪变化: 演奏序幕--欢快明朗—低沉幽咽—高亢激越—戛然而止。 侧面描写音乐效果: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1)序曲--音乐的开始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