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58918

9.3《声声慢》 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5-05-03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55次 大小:2384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声声慢,教案,统编,高中,语文,必修
  • cover
《声声慢》 李清照 【学习目标】 1.比较阅读,理解《声声慢》复杂深沉的情感。 2.品味语言与意象,把握诗境,提高审美能力。 3.掌握鉴赏诗词的方法,提升审辩思维能力。 【学习重难点】 鉴赏艺术手法,理解诗人复杂深沉的思想情感。 【学习课时】 1课时 【学习导入】 宋人中填词,李易安亦称冠绝。使在衣冠,当与秦七、黄九争雄,不独雄于闺阁也。其词名《漱玉集》,寻之未得。《声声慢》一词,最为婉妙。 ———明·杨慎 这里的秦七是秦观,黄九是黄庭坚,他们都是宋代著名的词人。杨慎认为,李清照填词可以与秦观、黄庭坚争雄,远远超过宋代其他人。而《声声慢》则是李清照最为婉妙的作品。 【学习任务】 班级微信公众号“古典诗词”专栏要推荐阅读《声声慢》,请你写一段推荐文字,谈谈《声声慢》为何最为婉妙。 【学习活动一】 听配乐朗诵,把握感情基调。 全词中哪一个字最能表现词人的感情? 很明显———愁,“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南唐后主李煜把愁比作春水,“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北宋的词人秦观则把愁比喻为海,“春去也,落红万点愁如海”;北宋词人贺铸运用博喻来写愁,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这些句子都是用比喻来写出无边的愁情。 那么李清照是如何来写自己的愁的呢? 【学习活动二】 朗读讨论: 诗人是怎么来表现其愁情的 1.运用叠字 词的开头运用了叠字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为什么这十四个字可以“彪炳于文学史,空前绝后”?这里我们通过三个问题来品味这十四个字的独特之处。 (1)寻觅与寻寻觅觅的区别是什么 “寻觅”就是找寻,音节短促;而“寻寻觅觅”运用叠字拉长了音节,读起来更加低回,也把作者的动作拉慢了,写出了作者不停地找寻,而且总也找寻不到的特点,诗人的形象更具有画面感。 (2)这七组叠字能够重新组合语序吗 “寻寻”写诗人不停地找寻,希望找到点什么;“觅觅”是找寻不到后更为细致的察觉;下文“冷冷清清”则是寻寻觅觅的结果,“冷”是一种外界环境特点,但加上“清”之后,就从环境冷到了心里,冷不再是一种生理感受,而是一种心理情感,变成了孤寂清冷,当这种孤寂清冷凝结于心时便是“凄凄惨惨戚戚”。无尽的凄凉,无尽的悲惨,无尽的忧伤。 七组叠字由浅入深,细腻入微,使全词笼罩在一种凄惨愁苦的氛围中,所以不能重新组合语序。前人评价说:“此十四字之妙:妙在叠字,一也;妙在有层次,二也;妙在曲尽思妇之情,三也”。 (3)七组叠字在声音上有什么特点 这七组叠字朗读起来,错落如珠,有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因为它们大多是齿舌音,在反复吟唱中更觉徘徊低迷、婉转凄楚,就好像听到了一个伤心至极的人在低声倾诉,而等她说完了,那种伤感的情绪还是没有散去。 2.选取意象 词人如何运用意象来表现“愁” 围绕“愁”字,词人选取的意象有:淡酒、急风、北雁、黄花、梧桐、细雨。 (1)淡酒、急风。 寒风急促,词人想借助淡酒来抵御寒风却没有成功,愁云更加浓重。饮酒不仅仅是要御寒,“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饮酒更是为了浇愁,然而借酒消愁的结果往往是愁更愁。酒在古典诗词中饱含的意蕴加深了词人的愁情。 (2)北雁。 大雁是候鸟,秋季南飞,春回北方,又有雁足传书的典故,古典诗歌中常用大雁表达游子的思乡怀人之情和羁旅伤感之情。唐朝诗人王湾曾写到“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李清照写“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写的是自己正沉浸在悲伤情绪之中,空中有大雁飞过,确实作者往日相识的雁群,词人真的认识这群大雁吗?显然不可能,然而大雁从北方飞到南方,作者也是从北方避难南方,这便也有了似曾相识之感。 李清照曾多次在词中写到大雁,例如《一剪梅》中“云中谁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