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58968

9.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教案(任务式)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5-05-04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79次 大小:3958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任务,统编,高中,语文
  • cover
部优:郑州市第十九高级中学,聂云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文韬武略 长剑傲立天地 栏杆拍遍 英雄百炼成钢 学习目标:吟诵品读,把握情感,揣摩用典之妙,理解主旨,激发爱国情怀 学习重点:吟诵品读,把握情感,揣摩用典之妙 学习难点:反复诵读,理解主旨,激发爱国情怀 课前学习任务 熟读全词,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词句含义。 课上学习任务 学习活动一:吟咏词韵,把握情感 大声诵读全词,注意佛(bì)狸的读音:它是少数民族语言,以及封/狼居胥的断句:狼居胥是山名,封山意为筑坛祭山,纪念胜利。整首词押仄韵,须读出激励劲远,跌宕高昂之气韵。 读的过程中思考: 这是一首怀古诗,辛弃疾站立在北固山上,想到了哪些典故人事? 学习活动二:细读品味,揣摩用典之妙 本词的特色就是多用典故。恰当的用典可使文情隽永,含蓄深刻,或仰慕古人,或感慨身世,或借古讽今,言简意赅,以一当十。 【学习过程】 作者介绍导入 今天这位词人,他出生于靖康之变后14年,祖父希望他身体康健,又希望他像汉将霍去病那样征讨异族,成为民族脊梁。给他取名弃疾,字坦夫,后改字幼安。果然他少年横槊气凭凌,被人视作虎兕,就是老虎和犀牛的意思。23岁时便以50骑兵深入数万人之军营生擒叛贼,惊人之举载入史册,可谓名副其实的万人敌。他本是山东大汉,意欲金戈铁马恢复河山,却成江南游子,只能在花声稻香里举杯独酌,把吴钩看了,把栏杆拍遍。只能用那如椽之笔书写文韬武略。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来感受这位爱国英雄的报国之志。 学习活动一:吟咏词韵,把握情感 大声诵读全词,注意佛(bì)狸的读音:它是少数民族语言,以及封/狼居胥的断句:狼居胥是山名,封山意为筑坛祭山,纪念胜利。整首词押仄韵,须读出激励劲远,跌宕高昂之气韵。 读的过程中思考: 这是一首怀古诗,辛弃疾站立在北固山上,想到了哪些典故人事? 任务1:自读全词,理解概括。 请同学们结合注释理解全词,用四字结构的短语概括词中的几个典故。 ①孙仲谋: ;(坐拥江南/建立基业) ②寄奴: ;(成功北伐/气吞如虎) ③元嘉: ;(仓皇北顾/北伐失败) ④佛狸祠: ;(神鸦社鼓) ⑤廉颇: 。(忠勇遭弃) 学习活动二:细读品味,揣摩用典之妙 本词的特色就是多用典故。恰当的用典可使文情隽永,含蓄深刻,或仰慕古人,或感慨身世,或借古讽今,言简意赅,以一当十。 任务2:合作探究,揣摩态度。 继续思考:辛弃疾在这些的典故中,用分别用了哪些词语,表达了怎样的态度? 全班分为五组,每组探究一个典故,小组组长组织本小组成员,共同形成答案。 第一组: 辛弃疾在 的典故中,用 词语,表达了 的态度; 第二组: 辛弃疾在 的典故中,用 词语,表达了 的态度; 第三组: 辛弃疾在 的典故中,用 词语,表达了 的态度; 第四组: 辛弃疾在 的典故中,用 词语,表达了 的态度; 第五组: 辛弃疾在 的典故中,用 词语,表达了 的态度; 任务3:小组展示,质疑补充。 每小组选一名代表,展示讨论成果,然后将与这一典故相关的词句有感情地朗诵出来。 仲谋( )———(在孙仲谋的典故中,用“英雄,觅,风流”这些词语表达了热切赞扬的态度,不禁让我们又联想到了词人曾说过的“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可见,辛弃疾对有着统一中原雄图大略,在京口建立京都建业屏障,击退曹军,保卫国家的孙仲谋是无限敬仰的。同时,“英雄无觅”,“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也表达了对英雄逝去的无限惋惜之情。) 寄奴( )———(“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对寄奴也表达了高度赞扬的态度。) 元嘉( )———(辛弃疾在元嘉的典故中用“草草,仓皇北顾”,表达了对元嘉因草率出兵导致北伐失败,仓皇北逃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