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59133

第23讲浮力--2025年中考科学一轮学案(含答案)

日期:2025-04-19 科目:科学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64次 大小:408594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浮力,--2025年,中考,科学,一轮,学案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3讲 浮力 考点 常见题型 考点分值 1.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 选择、填空 2~4分 2.理解阿基米德定律,会应用阿基米德定律求浮力 选择(综合型)、填空 2~4分 3.会应用物体的浮沉条件判别物体的浮沉 选择(综合型)、填空 2~4分 一、浮力 1.定义: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向____托的力称作浮力。 2.方向:_____ 。 3.施力物体:液体(或气体)。 4.影响因素: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跟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_____ ,跟液体的密度也_____ ;全部浸没在同种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则跟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_____ 。 二、阿基米德原理 1.内容: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受到的_____。 2.公式:F浮=_____ 3.变式: (1)求液体密度ρ液=_____ (2)求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 ___ 4.适用范围:液体、气体 三、物体的沉浮条件 1.物体的浮沉取决于它受到的_____和_____的大小关系.(实心物体) 上浮 下沉 悬浮 漂浮 沉底 F浮__G F浮 __G F浮__G F浮 __G F浮+FN__G ρ液__ρ物 ρ液 __ ρ物 ρ液 __ρ物 ρ液__ ρ物 ρ液 __ρ物 处于动态(运动状态不断改变),受非平衡力作用 可以停留在液体的任何深度处 是“上浮”过程的最终状态 是“下沉”过程的最终状态 处于静态,受平衡力作用 2.浮沉条件的应用 (1)轮船 工作原理:要使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制成能够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必须把它做成空心的,使它能够排开更多的水.排水量:轮船满载时_____ ,单位 ____,轮船受到的浮力F浮= G排=_____. (2)潜水艇 工作原理:潜水艇的下潜和上浮是靠改变_____来实现的. (3)气球和飞艇 工作原理:气球是利用空气的_____升空的. (4)密度计 原理:利用_____来进行工作. 刻度:刻度线从上到下,对应的液体密度_____. 四、浮力大小的影响因素 1.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烧杯、铁块等) 2.实验装置 3.要点探究(控制变量法) (1)探究物体所受浮力跟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控制_____不变,改变物体排开液体体积。让同一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不同,发现浸入体积越大,弹簧测力计示数越小); (2)探究浮力与浸没在水中的深度关系(控制物体排开液体体积与液体密度不变,改变浸没在水中的_____。让同一物体全部浸没在水中,改变浸没的深度,发现弹簧测力计示数不变); (3)探究浮力与液体密度的关系(控制物体_____不变,改变液体密度。让同一物体浸没在不同液体的同一深度处,发现液体密度越大,弹簧测力计示数越小); (4)【拓展】探究浮力大小与物体密度的关系(控制液体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变,只改变物体的密度。选择不同材质相同体积的物体,让物体浸没在同一液体的相同深度处,发现弹簧测力计的变化量相同)。 4.实验结论 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跟它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跟液体的密度有关;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越大、液体的密度越大,浮力就越大。 拓展探究(定量分析浮力大小跟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 (1)利用称重法计算物体的浮力(F浮=G-F拉) (2)测量排开液体的重量(G液=G总-G桶) (3)比较物体浮力F浮与排开液体重力G的关系得知:浸入在液体中物体所受的浮力等于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即F浮=G。 注:①在测量排开液体体积时,先测量烧杯重量。②需要换不同的液体进行实验,使实验更有普遍性。 6.图像分析 弹簧测力计示数F与物体浸在液体中的深度h的图像如图所示:物体的重力G=4 N,物体完全浸没在水中所受的浮力F浮=____N。 知识点1:浮力的相关判断 【例题】 1.如图所示,“胜哥”在一只轻薄透明塑料袋中装有半袋水,用弹簧测力计吊住塑料袋并将其缓慢浸入水中,当测力计示数减小为零时(塑料袋不接触杯底),发现袋内外水面相平。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