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科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9章第2节真菌测试题 一、选择题 1.酸奶袋上常写:“若发现胀袋或包装破损,请勿食用”。某同学认为胀袋原因是:酵母菌等微生物污染酸奶后,在缺氧环境中产生了气体。他设置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探究,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该实验的变量是酵母菌 B.设置甲组的目的是对照 C.结果最可能是甲组气球体积大于乙组 D.将酸奶放在冰箱内冷藏利于防止胀袋 2.制作酱油和腐乳过程中用到的微生物是( ) A.霉菌 B.醋酸菌 C.甲烷菌 D.根瘤菌 3.生物技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列对实例解释错误的是( ) A.白酒酿造———先后利用霉菌和酵母菌两种真菌发酵 B.罐头食品易保存———高温杀死并隔离微生物 C.泡菜坛口用水密封———防止氧气进入抑制乳酸菌的生命活动 D.冰箱冷藏新鲜蔬菜、水果———低温杀死大量微生物 4.细菌和许多的真菌“无影无踪”,但又“无处不在”,人们对它们“爱恨交加”。以下关于细菌和真菌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细菌和真菌必须在有氧的环境下生活 B.某些细菌和真菌寄生在动植物体内使动植物患病 C.所有的细菌和真菌都是单细胞生物 D.细菌和真菌都对人类有害 5.人类对微生物的研究历史悠久,应用广泛,下列有关描述不正确的是 A.食品的腐败是由微生物引起的 B.控制微生物活动可以延长食品保存的时间 C.利用微生物可以制作风味独特的食品,其原理是某些微生物在特定条件下,可以积累某些特殊的代谢产物 D.微生物可以帮助人类利用“废物”的原理是微生物能够分解有机物释放氧气 6.在发酵食品制作中,有的利用到了细菌,有的利用到了真菌。下列美食的制作过程中,都主要利用了真菌的是( ) A.酸奶和豆瓣酱 B.泡菜和面包 C.馒头和豆瓣酱 D.酸奶和米酒 7.下列生物中能产生青霉素的是( ) A.青霉 B.曲霉 C.黄曲霉 D.链球菌 8.结构简单、一般小于0.1毫米的微小生物统称为微生物。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菌个体微小,必须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 B.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通过自我复制的方式繁殖 C.青霉有成形的细胞核,通过菌丝吸收有机物,营腐生生活 D.病毒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里,通过分裂的方式繁殖 9.下图一是“发酵现象”的演示实验,部分同学课后进一步探究温度对该实验的影响,并绘制了下图二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气球膨胀说明酵母菌发酵产生了氧气 B.分析图二可知,温度越高,气体的产生量越多 C.长时间放置后,在瓶口处能闻到酒味,说明发酵过程中产生了二氧化碳 D.为使实验效果明显,演示实验中水的温度最好控制在30~45℃之间 10.生物分类是生物学中的一个重要的思维方式,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和研究生物的多样性和演化。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图中无细胞结构的是D类生物 B.结核杆菌与C类生物细胞结构中都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 C.衣藻与B类生物相比,衣藻的细胞结构中含有叶绿体能制造有机物 D.图中可用于制作米酒的生物是酵母菌 二、多选题 11.下图四种生物都是单细胞生物,关于其形态结构及生理特征的比较,正确的是( ) A.与②③④相比,①特有的结构是叶绿体 B.与①③相比,②④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C.③在无氧和有氧条件下都能进行自养生活 D.④需寄生在豆科植物的根部获取有机物 三、填空题 12.发酵技术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利用发酵技术生产抗生素、维生素等 ,生产酒精、柠檬酸、香料等化工产品,生产酒类、酸奶等 ,将 发酵产生生物能源,生活污水、工业污水通过微生物发酵得以净化。 13.龋齿的形成:口腔细菌+糖类物质 ,再腐蚀牙本质深入到牙髓腔(内含有 ),引起牙痛。注意:餐后、睡前应清洁牙齿 14.小明在“观察酵母菌”的实验中,用 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