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3.2 物态变化(第2课时) 分层练习 科学观念: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科学思维:归纳晶体的熔化规律,画图像并理解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科学含义。 探究实践: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 态度责任: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 1.下列现象中不属于熔化的是( ) A.太阳将积雪晒化 B.点燃的蜡烛不停地流着蜡烛油 C.钢块投入炼钢炉后变成钢水 D.白糖投入水中,过一会儿就看不见了 2.某种物质熔点为232℃,在这种温度时该物质的状态应为( ) A.固态 B.液态 C.固液共存状态 D.上述情况都有可能 3.在0℃的环境中,把一块0℃的冰投入0℃的水中,将会发生的现象是( ) A.冰全部熔化 B.冰有少部分熔化 C.冰有少部分凝固 D.冰和水的原有质量不变 4.如图甲是一款3D打印笔,笔中装有塑料条,启动加热开关,塑料受热会逐渐变软变稀。挤出的液态塑料冷却后形成固定的形状。整个过程中塑料的温度变化如图乙,据此可知( ) A.塑料是晶体,先熔化后凝固 B.塑料是晶体,先凝固后熔化 C.塑料是非晶体,先熔化后凝固 D.塑料是非晶体,先凝固后熔化 5.如图是海波的熔化图象,下列从图象中获得信息正确的是( ) A.海波是非晶体 B.海波在AB段是液态 C.海波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用时约8min D.海波在BC段吸热,温度不变 6.现代建筑出现一种新设计:在墙面装饰材料中均匀混入小颗粒状的小球,球内充入一种非晶体材料,当温度升高时,球内材料熔化吸热,当温度降低时,球内材料凝固放热,使建筑内温度基本保持不变,如图所示的四个图象中,表示球内材料的凝固图象的是( ) A. B. C.D. 7.同学们都玩过肥皂泡泡,如图所示是小梦同学在﹣9℃的室外玩肥皂泡泡时拍摄的照片。他发现肥皂泡泡在很冷的室外会迅速结冰,掉落在地面如同散落的玻璃球,神奇极了。对这一现象包含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情况判断正确的是( ) A.这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 B.这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 C.这是熔化现象,需要吸热 D.这是熔化现象,需要放热 8.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种物质的熔化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4min甲比乙吸热多 B.4~8min甲不吸热 C.甲物质是晶体 D.0~10min甲和乙温度不断升高 9.在冬季,某校的地下水管破裂,水喷射出来形成了如图所示的“冰花”。关于“冰花”,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冰花”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B.“冰花”是由喷出来的水凝固而形成的 C.“冰花”形成时的气温一定为0℃ D.“冰花”熔化的过程中要放热 10.如图是“探究蜡烛的熔化特点”的实验,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蜡烛应碾碎后放入试管中 B.温度计的玻璃泡应插入蜡烛内部 C.“水浴法”加热可以使蜡烛受热均匀 D.蜡烛熔化过程中,温度逐渐上升,说明蜡烛是晶体 11.关于晶体和非晶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都上升 B.晶体熔化时吸热,非晶体熔化时不吸热 C.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 D.天上飘落的雪花是非晶体 12.在标准大气压下,由表格数据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名称 钨 铁 钢 铜 金 固态水银 固态氮 熔点(℃) 3410 1535 1515 1083 1064 ﹣39 ﹣259 A.用铜锅熔化钢块也行 B.铜球掉入铁水中不会熔化 C.在﹣265℃时氮气是固态 D.钨丝在铁水中会熔化 13.爱做家务的同学会发现比较浓的猪蹄汤放进冰箱后很快就变稠再变成膏状,这是 (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将冰箱里有着厚厚一层冰的两块肉解冻,若将其分别放进两个装有同样多水的盆中,一盆放在阳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