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59718

【核心素养】3.2 物态变化(第1课时)分层练习(含解析)

日期:2025-04-16 科目:科学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55次 大小:116478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核心,素养,物态,变化,1课时,分层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3.2 物态变化(第1课时) 分层练习 科学观念:认识物质的三态及基本特征;温度变化的影响因素;知道热能。 科学思维:用物质粒子模型简要解释物质的三态变化。 探究实践:通过冷水与热水接触后的温度变化认识热传递。 态度责任:体验生活中有三态的变化,感受科学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 1.下列物质具有一定体积但没有一定形状的是(  ) A.玻璃 B.空气 C.水 D.铁板 2.甲、乙两个物体相互接触后不发生热传递,这是因为它们具有相同的(  ) A.密度 B.温度 C.体积 D.热量 3.科学实验要操作规范、保障安全。下列有关酒精灯的使用正确的是(  ) A. B. C. D. 4.如图所示的示意图形象地反映了物质的气、液、固三态分子排列的特点。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是液态 B.乙是气态 C.丙是液态 D.甲是固态 5.如图所示,液体注进不同的玻璃杯中,具有不同的形状,说明液体具有(  ) A.固定的形状 B.固定的体积 C.不定的形状 D.不定的体积 6.关于热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热量是温度的改变量 B.热量是物体具有的能量多少 C.热水比冷水含的热量多 D.热量是热传递中能量的转移量 7.如图甲所示把0℃牛奶放在热水中加热,经过一段较长时间,它们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水和牛奶最后温度相同 B.水的温度变化比牛奶小 C.牛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是均匀的 D.B 是牛奶温度变化的图象 8.下列有关使用酒精灯的操作中错误的是(  ) A.用湿抹布扑灭在桌上燃烧的酒精 B.熄灭酒精灯,不能用嘴吹,而是要用灯帽盖灭 C.一般使用酒精灯火焰的内焰加热,因为内焰的温度最高 D.用蜡烛或木条去点燃酒精灯 9.关于固体、液体和气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固体有一定的形状,但没有一定的体积 B.液体有一定的体积但没有一定的形状 C.气体有一定的形状也有一定的体积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10.如图所示水的三态变化的粒子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在状态甲时,其体积和形状不随容器改变而改变 B.状态乙是水蒸气 C.蒸发是由状态丙转变成状态乙的现象 D.由状态乙转变成状态甲时,需要吸收热量 11.请你将下列物质分为两类:属于晶体的是   ;属于非晶体的是   (填写序号)。 ①海波 ②玻璃 ③橡胶 ④冰 ⑤水晶 ⑥松香。 12.如图所示,用一个卡通小人代表一个分子,建立甲、乙、丙三种物质的微观模型。 (1)图乙模型代表液体,则图甲模型代表   体,图丙模型代表   体(选填“气”“液”或“固”)。 (2)物质密度与其内部粒子排列紧密程度   (选填“有关”或“无关”),理由是   。 (3)用卡通小人的微观模型,解释:“气体没有固定的体积”:   。 13.为了探究液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在四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盛有水和煤油,用同样的加热器加热。如表是他们的实验记录,根据实验记录回答下列问题: 烧杯号 液体 质量/g 初温/℃ 末温/℃ 加热时间/min 1 水 300 20 30 12 2 水 150 20 30 6 3 煤油 300 20 30 6 4 煤油 300 20 25 3 (1)本实验采用同样的加热器的原因是通过加热时间长短反映液体    的多少; (2)分析比较    (填烧杯号)烧杯的实验记录,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在质量和升高的温度都相同时,不同物质吸收的热量不同; (3)分析比较1、2烧杯的实验记录,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 (4)分析3、4两烧杯的实验记录,结合(2)(3)中的结论,然后综合归纳可得出,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质量、   、   有关系。 14.若将如图所示的甲、乙两杯水的温度都升高50℃,则(  ) A.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