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4.1 土壤的成分(第2课时) 分层练习 科学观念:了解从岩石到土壤的形成过程。 科学思维:形成“人们对某一事物的认识活动是可以逐渐深化的”科学思维。 探究实践:通过借助于仪器等科学实践,懂得认识活动不断深化的意义。 态度责任:提升探究意识,深化土壤对于植物、人类的重要意义,树立保护土壤的理念。 01 土壤中的非生命物质 1.月球上的“土壤”主要由月球岩石碎屑、粉末等物质组成。岩石碎屑、粉末这些成分相当于地球土壤中的 A.空气 B.水 C.矿物质 D.腐殖质 【答案】C 【详解】月球表面都覆盖着一层由岩石碎屑、粉末、角砾、撞击熔融玻璃等成分极为复杂的物质组成的结构松散的混合物即月壤,月壤相当于地球土壤中的矿物质,故选C。 2.下列有关“土壤中含有有机物”的验证实验中,叙述正确的是( ) A.加热后不能等土壤冷却了再去测出质量 B.有的土壤应该是湿润而富含有机物的 C.土壤可以直接放在铁丝网网上加热 D.实验中铁丝网的孔径要稍大一些 【答案】C 【分析】要是为了定量实验的考虑,干燥土壤可以称干重,然后通过各种处理分离有机物从而计算含量,干燥的土壤加热计算质量,如果质量减少,有焦愁的味道,就是证明土壤中含有有机物。 【详解】A、测质量要等冷却,不但可以保证实验变量唯一,还保证测定物质质量的仪器的精度,也就是所有涉及物质质量测定的基本要求。这是因为测定质量的仪器都是在常温标定的。此法错误; B、用湿润的土壤不行,因此湿润的土壤中有水分,水分蒸发也能减少质量,影响使用效果。此法不可取; C、土壤可以直接放在铁丝网上加热。此方法正确; D、孔径大土壤颗粒可能从缝隙漏出,影响实验效果。此方法不可取。 故选C。 【点睛】明确有关“土壤中含有有机物”的验证实验的方法。 3.将一定量燃烧过的土壤放入蒸馏水中制成土壤浸出液。然后取土壤浸出液约10毫升,过滤并收集滤液放入蒸发皿中,用酒精灯加热,使水分蒸发,结果在蒸发皿中留下了一些白色粉状残留物。这些物质可能是 A.有机物 B.无机盐 C.砂粒 D.腐殖质 【答案】B 【详解】水分蒸发后,蒸发皿中留下了一些白色粉状残留物,其原因是浸出液中含有溶于水的无机盐,有机物、砂粒、腐殖质一般是不溶于水的,不符合题意;故选B。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自生物的排泄物和死亡的生物体 B.构成土壤的物质有固体和气体两大类 C.土壤中不存在微生物 D.土壤中腐殖质占固体部分的95% 【答案】A 【分析】土壤中有大量的生物、非生命的水分、空气、矿物质和有机物。 【详解】A、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自于生物的排泄物和死亡的生物体,A正确; B、构成土壤的物质有固体。液体。气体三类,固体物质包括土壤矿物质、有机质和微生物等。液体物质主要指土壤水分。气体是存在于土壤孔隙中的空气,B错误; C、土壤中有微生物、动物和植物等土壤生物,C错误; D、土壤固体部分主要由矿物质颗粒和腐殖质组成,其中的矿物质颗粒占固体部分的95%左右,其余的是腐殖质,D错误。 故选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土壤的组成成分。 02 土壤的形成 5.小宇到丽水遂昌金矿旅游,发现古人采金时,遇到坚硬的岩石常采用“火烧水浇法”,即先用大火将岩石烧红,然后突然浇上冷水,这样就能使岩石破裂,这是因为() A.水的比热容较大 B.岩石的密度较大 C.岩石遇水容易溶解 D.岩石热胀冷缩不均匀 【答案】D 【详解】一般物体都受热膨胀,遇冷收缩,烧红后岩石体积变大,浇水后变冷使体积变小,因而裂开。 故D正确。 6.下列关于土壤成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岩石的风化是土壤形成的必要条件 B.生物活动在土壤形成过程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C.岩石风化的产物逐步发展成土壤 D.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