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60542

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第一课时课件(共32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2024)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

日期:2025-04-20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49次 大小:4375467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七年级,语文,初中,2024,统编,学年
  • cover
(课件网)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鲁迅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高鼎《村居》 新课导入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 新课导入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 新课导入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新课导入 同学们,童年就像一支古老的歌谣,是我们一生的珍宝。大家刚才读的这几句诗是我国古代诗人对儿童生活的有趣描写。大家的童年生活有哪些趣事呢? 素养目标 壹 贰 叁 了解作者及散文集《朝花夕拾》的相关知识;掌握默读课文的方法,积累生字词。 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体会作者少年时在生活、学习中的童真童趣,培养热爱生活、追求新知识的情感。 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理解“先生”的人物形象及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 基础常识 作者简介 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1918年5月第一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杂文集《坟》《热风》《且介亭杂文》等; 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 鲁迅 (1881—1936)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 代表作 作品简介 散文集,共搜集了10篇文章,大部分作品是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写本篇文章时鲁迅已经40多岁了。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 原名《旧事重提》 这部散文集题名为《朝花夕拾》意思是: 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 晚年了,回忆起少年时代的事。 ` 背景链接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文选自《朝花夕拾》(《鲁迅全集》第二卷,人民文学-出卷网-2005年版)。写于1926年9月18日。 “三·一八”惨案以后,鲁迅被北洋军阀列入通缉的北京文教界五十人名单。因此他无法公开与北洋军阀作斗争,被迫于1926年应厦门大学的邀请离开北京。 鲁迅到厦门大学时正值暑期,学生还没开学。鲁迅在辗转流徙,心情苦闷的时候经常回忆起少年时的往事,就写了这篇散文发表于《莽原》上,发表时加的副标题是“旧事重提之六”。 回忆性散文 回忆性散文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双重视角:一是体验主体———过去的“我”;二是回忆主体———现在的“我”。文章中既有“当时的我”的感受,也有“现在的我”对“当时的我”的“感受”的“再感受”。 文体知识 确凿 菜畦 蟋蟀 缠络 觅食 竹筛 宿儒 渊博 鼎沸 珊瑚 锡箔 倜 傥 脑髓 蝉蜕 攒 盔甲 东方朔 敛 záo qí shuài chán mì shāi sù yuān dǐng tì tǎng shān bó suǐ tuì cuán kuī shuò liǎn 读准字音 词语解释 【轻捷】 【无从】 【和蔼】 【宿儒】 【倜傥】 【淋漓】 轻快敏捷。 鉴定和欣赏。 没有门径 (做某件事)。 态度温和,容易接近。 朴实;不矫饰。 (学识)深而且广。 【鉴赏】 【质朴】 【渊博】 老成博学的读书人。宿,长久从事某事的。 洒脱;不拘束。 形容湿淋淋地往下滴。 【人迹罕至】 少有人来。迹,足迹、脚印。罕,稀少。 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 从题目“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能得知什么信息? (9)过渡 空间顺序 三味书屋 (10-24) 百草园 (1-8) 整体感知 ①百草园部分 起句: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 止句:我曾经问他得失的缘由,他只静静地笑道:“你太性急,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 画出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语句和过渡段。 整体感知 ③过渡段 第9段 ②三味书屋部分 起句: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 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 止句:这东西早已没有了罢。 走进百草园 第一部分写百草园是“我”的乐园,“乐”体现在哪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