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63187

第11课《山地回忆》课件(共32张PPT)

日期:2025-04-1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33次 大小:690405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11课,山地回忆,课件,32张,PPT
  • cover
(课件网) 《山地回忆》 孙犁 学习目标 了解有关小说的文学常识,积累常考词语。 梳理小说的情节,理清文章思路,把握小说的主题。结合关键语句,抓住细节分析妞儿的形象,欣赏孙犁作品的语言特色。 感受文中所表现的战争中的诗情画意和人情美,理解军民之间亲密的鱼水情。 作者介绍 孙犁(1913—2002),原名孙树勋,河北省衡水人,中国现代作家、散文家,“荷花淀派”的创始人,有“诗人型和音乐型的小说家”的美称。 12岁开始接受新文学,受鲁迅和文学研究会影响很大。“孙犁”是他参加抗日战争后于1938年开始使用的笔名。代表作有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中篇小说《 铁木前传 》、长篇小说《风云初记》等。 文学介绍 “荷花淀派”:此派一般都充满乐观精神,清新朴素,描写逼真,心理刻画细腻,抒情味浓,富有诗情画意。主要作家还有刘绍棠、从维熙、韩映山等。荷花淀即白洋淀。这一流派得名不但源于白洋淀这个地方,也源于孙犁的短篇小说《荷花淀》,具有朴素、明丽、清新、柔美的风格。洋溢着诗情,带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 知识拓展 散文化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带有创新性的小说样式,是小说与散文、诗歌等文体融合的产物,也是一种独特的跨文体现象。 强化抒情性:散文化小说通过散文化的语言增强抒情性,通过自然环境的渲染,氛围的营造增强小说的诗意氛围,注重对民风民俗进行描写,传达出纯朴的民风和优美的人性人情美。 弱化故事情节:散文化小说采用一种随意的、散化的小说叙事笔法,小说中只有自然环境、生活片段的描写。人物被虚化,作为一种意象放入片段式的叙述中,融入小说的抒情氛围之中,表现了特有的情感、意境,渲染一种人情美。 背景链接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孙犁毅然投身抗战,在平汉路西的山里工作,作者聚焦晋察冀抗日民主根据地的首府阜平,创作了一系列反映边区军民抗战生活的散文和小说 ,有《山地回忆 》《白洋淀纪事》等。 在创作中,作者有意回避战争中的残酷场面,集中笔墨书写战争中的人性美。《山地回忆》是其“战争美学”的典型体现。 本文选自《采蒲台》,创作于1949年,以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的生活为背景,通过“我”与山区女孩妞儿一家的交往,展现了军民团结、共御外侮的精神风貌。 重点字词 阜平(fù) 土靛(diàn) 黍米 (shǔ) 水沤(òu) 袄襟(jīn) 刨抓 (páo) 瘪嘴(biě) 碛口(qì) 膝盖 (xī) 碾米(niǎn) 寒伧(chen) 盈余 (yíng) 凫水(fú) 棉絮(xù) 破绽(zhàn) 窟窿(kū long) 忸怩(niǔ ní) 重点字词 局促:拘谨不自然,文中指“我”面对妞儿时的尴尬。 忸怩:形容人害羞或不大方的样子。 寒伧:穷困或不体面,文中指“我”衣着破旧。 凫水:游泳 推推搡搡:形容人群拥挤或动作粗鲁,文中指妞儿的直率性格。 整体感知 第一部分(1-21段): “我”因买布与妞儿发生争执,展现其泼辣直率的性格。 第二部分(22-38段): 妞儿一家为“我”缝制袜子,体现军民互助的深厚情谊。 第三部分(39-50段): 多年后“我”重访山区,妞儿已成长为革命参与者,深化主题。 自由阅读课文,梳理文章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相遇与冲突 交往与温情 离别与重逢 重点突破 答:①河边相遇,女孩提出给“我”做袜子(详写) ②结识女孩子一家人,穿上新袜子。(详写) ③帮助女孩父亲贩枣,赚钱买回织布机。(详写) ④穿着袜子打胜仗,袜子被水冲走。(略写) 课文主体部分围绕“我”和妞儿一家的交往展开叙述,主要讲了哪几件事?其中详写和略写的事件分别是什么? 重点突破 答:①袜子是贯穿小说的一条线索,并且推动情节向前发展。 ②象征着军民之间的深厚情谊和亲密无间的关系。妞儿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