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64040

13画杨桃 教学设计

日期:2025-04-20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17次 大小:18148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13画,杨桃,教学设计
  • cover
二下13画杨桃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画杨桃》是统编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二篇课文。全文人物对话较多,因此段落较多,共18个自然段。课文主要讲的是图画课上练习画杨桃时发生的事情。“我”根据自己看到的,把杨桃画成像个五角星的样子,同学们觉得好笑。老师却通过这件事,启发同学们懂得了看问题或做事情的时候,不能凭空想象,要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轻易下结论。作者先略写我画画“认认真真”“老老实实”,看到什么画什么,接着用对话的形式推进了杨桃被画成五角星之后的事情,最后写老师的教诲使“我”终身难忘。作者通过人物的对话、神态描写,突出了老师对“我们”循循善诱,让每一位在场的同学都亲身体验到从不同角度观察就会产生不同结果。 课文从一件事中引出一个深刻的道理,来龙去脉交代得十分清楚。此外,课文对人物语言、神态的描写具体细致,形象生动,准确地反映了人物的内心世界。老师神态由严肃到和颜悦色,老师的话语通俗易懂,循循善诱,饱含哲理,表现出高超的教育艺术。学生们开始嘻嘻哈哈,以为“我”把熟悉的杨桃画成五角星,非常好笑;了解真实情况后,显得很尴尬,反映学生们的率直、天真。 学习这篇课文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其中的深刻道理———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应该实事求是;坚持这种科学的思想方法,终身受益。 教学目标 文化自信:通过朗读指导,体会人物内心,以生为本,以读促悟。 语言运用:朗读课文,读好对话的语气。 思维能力: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得到不同的印象。 审美创造: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 教学重点 感受不同人物在对待他人问题时的不同语气,表达自己的不同观点,同时说明理由。 教学难点 能表达自己的不同观点,同时说明理由。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环节一:导入新课 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 1.看图说一说,你看到的是什么? 想一想为什么途中两人有不同的答案。这是为什么? 2.文中的主人公也遇到了类似的情况,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走进《画杨桃》。(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 梳理思维方式,激发阅读兴趣。 环节二:朗读课文 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识字学词。 ①学生自读,圈画,识记字音。 ②教师带读。重点带读下列几个句子。 a.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讲桌上那两个杨桃的一端正对着我 b.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③老师让这几个同学回到自己的座位上,然后和颜悦色地说:“大家发现了吗?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当我们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 2.带读后让学生同桌互读、合作朗读。(提示: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没有提示语的对话,因此教师要注意提醒学生互换角色) 合作朗读。 ①6个同学一个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一个同学读旁白,一个同学读老师的话,一个同学读第一次同学的语言,一个同学读第二次同学的语言,一个同学读第三次同学的语言,一个同学记录5位同学读错、读掉、读漏,读的不好的句子。 ②6个同学一起校正,并完善读的不是很好的字、词、句子,直到读通顺、读流畅,读出完整的句子,同时根据不同的语气加上表情或动作,感受同学发言的不同情感。 ③角色朗读展示。 【设计意图】朗读课文,在阅读中复现识字。分角色扮演中体会心情变化。 环节三:发现规律,仿说句子 1.布置默读要求:用横线和曲线分别标画老师和同学们的不同做法的语句。 2.出示学生标画的语句。 3.点拨学生的发现。 审视。 出示杨桃图片,学生选择,找出我的视角和同学的视角。 理解审视。 4.指导运用积累的词语,链接字词句运用的词语积累。 【设计意图】关注积累,丰富语言。 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