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2 回延安 “回”意味着重新来到过去生活过的地方,“延安”交代了地点。诗题简明概括,直接交代了事件,流露出诗人心中的喜悦和对延安的眷恋之情。 学习目标 重点 难点 重点 了解“信天游”这种民歌形式,积累“糜子” “脑畔”等词语。 感知诗歌内容,理解诗中的地域文化特点和 民俗内涵。 朗诵这首诗,把握其形式特点和语言风格,学习“比兴”手法在诗歌中的运用。 体会诗人对“母亲延安”的感情,理解诗人“大我”的革命情怀。 初读课文 第一课时 贺敬之,1924年生,山东峄(yì)县(今枣庄市)人,诗人、剧作家。1945年抗战胜利后离开延安。他是在延安成长的革命诗人,对延安怀有最真挚的感情。代表诗作有《放声歌唱》《西去列车的窗口》《雷锋之歌》《中国的十月》等。 1945年与丁毅执笔集体创作的新歌剧《白毛女》,曾荣获1951年斯大林文学奖。 作者简介 本诗选自《贺敬之诗选》(人民文学-出卷网-2004年版)。 1940年至抗战结束,贺敬之一直在延安学习、工作,与当地军民结下了深厚的情谊。1956年,贺敬之回到阔别十年的延安,参加西北五省(区)青年造林大会。大会期间,诗人受到革命老区人民的热烈欢迎,目睹延安城的新貌,情不自禁地写下了这首《回延安》。 这首诗政治性和抒情性都很强,地域特色鲜明,民歌气息浓厚,在20世纪50年代创作的革命诗歌中属于上乘之作。 背景链接 创作背景 创作特点 文体知识 信天游 信天游本是民歌的一种,属于山歌性质,流行于陕北一带。曲调纯朴、高亢、悠长,节奏自由。歌词一般由上下两句构成一节,经常是上句比兴,下句道出真意。每句四个节拍(有时有衬字),与七言诗略同。短的只有一两节,长的可达数十节。每节的上下两句都押韵,多节可连用一韵,也可以换韵。多节时,用同一曲调(有时稍加变化)反复演唱。 欣赏民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体会陕北民歌高亢悠扬的曲调。 读读写写 盏( ) 登时( ) 糜子( ) 油馍( ) 脑畔( ) 眼眶( ) zhǎn dēnɡ méi mó kuànɡ pàn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李清照《声慢慢》(寻寻觅觅)] 不要读成第一声。 字词清单 ( )店铺 ( )铺开 铺 pù pū 【串句记忆法】他在刚睡熟的孩子的肚子上盖了一条白羊肚手巾。 ( )糜子 ( )糜烂 糜 méi mí ( )踏步 ( )踏实 踏 tà tā 读“pù”时多用作名词;读“pū”时多用作动词。 一般读作“mí”,只在意为“糜子”时读“méi”。 动物的胃用作食品时叫(dǔ)。 dù dǔ 多音字 初读课文 初读课文,概括每部分的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表达重返延安时的激动之情,及见到延安亲人是的喜悦之情 第二部分:回忆当时在延安的生活,表达对延安的感激之情 第三部分:描写亲人欢聚时的热闹场面,表达亲人之间的喜悦之情 第四部分:描写延安的新面貌,表达了对延安建设成就的赞美之情 第五部分:回顾延安的光荣历史,展望延安的美好前程,表达惜别之情 全诗基调:热烈、欢快、激昂、亲切 感情基调 第一部分:激烈、跳荡 第二部分: 深厚 第三部分:真挚、亲切 第四部分:热情、明快 第五部分:激越、昂扬 总结全诗中心 本诗以信天游的形式,写诗人回到阔别十年的延安,看到延安的巨大变化,激发了诗人无限的兴奋和喜悦的心情,抒发了对革命圣地延安的深切怀念,对党和人民的无限热爱。 整体感知 课文精读 第二课时 延( ) 廷( ) 延安 朝廷 yán tínɡ 窑( ) 窖( ) 窑洞 地窖 yáo jiào 说谎话骗人。 kuànɡ kuànɡ kuānɡ 形近字 【形旁辨字法】有目( )是眼眶,伐木( )做门框,用言(讠)去诓骗。 再度课文,思考:围绕“回延安”,作者在每个部分侧重叙写了什么内容?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