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0课一滴水经过丽江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秋高气爽,从山顶俯瞰,砚(yàn)池如同一块碧绿的璞玉。 B.他的山水画笔墨苍劲(jìng),浑厚中不乏灵动。 C.山上的塔静静地矗(zhù)立在那里,不知道会不会孤单? D.我还顺着人们远眺(tiào)的目光看见了玉龙雪山。 2.下面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流淌 蒸发 暄哗 亭台楼阁 B.轻盈 喉咙 杜鹃 晶萤夺目 C.映照 谰珊 哗然 目眩神迷 D.徘徊 犹豫 眺望 苍劲有力 3.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1)我是一片雪,____(A.轻捷 B.轻盈)地落在了玉龙雪山顶上。 (2)浇花时,我落在了一朵香气____(A.依稀 B.隐约)的兰花上。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成都武侯祠博物馆推出线上游览活动,让无法亲临现场的人也能“走进”武侯祠。 B.随着返回舱4月16日成功着陆,意味着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C.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冰雪比赛项目,有滑雪、冰球等7个大项109个小项组成。 D.劳动课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劳动的快乐,有利于提升他们的劳动技能和劳动习惯。 5.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我记起了跌进落水洞前的心愿:“也要流过四方街”。 B.我想停下来看看,东巴文的“水”字是怎样的写法? C.丽江有丽江古城、玉龙雪山、虎跳峡、束河古镇等知名旅游景点。 D.第十七届百花文学奖揭晓,阿来凭借中篇小说———《三只虫草》与散文———《士与绅的最后遭逢》获得小说奖和散文奖。 6.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很早就重视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这是符合一般学习规律的正确方法。因为学习不但要靠理解力,还要靠记忆力。 。哪一个妄人如果想抛弃这个过程一下子就把什么都学会,其结果必定要吃大亏。 A.而无论一个人的理解力和记忆力有多强,他要理解和记住刚学会的东西,总要有一个过程 B.而一个人要理解和记住刚学会的东西,总要有一个过程,无论他的理解力和记忆力有多强 C.而无论一个人的理解力和记忆力有多强,没有一个过程,他难以理解和记住刚学会的东西 D.而一个人没有理解和记住刚学会的东西,不是他的理解力和记忆力弱,而是没有一个过程 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构思巧妙,采用第一人称和拟人手法,以“一滴水”的经历,重点介绍了丽江漫长的历史以及古城的变迁。 B.第7段既与前后文紧密相扣,又表现了丽江古城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C.第10-15段集中描写了丽江深厚的文化传统、丽江人的日常生活、古城的夜景、城外的夜景。 D.文章在叙述和描写中,借“一滴水”的口吻表达了作者对丽江的赞美之情。 8.指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并说说其作用。 (1)我乘水车转轮缓缓升高,看到了古城,看到了狮子山上苍劲的老柏树,看到了依山而起的重重房屋,看到了顺水而去的蜿蜒老街。 在这里,尽情欢歌处,夜凉如水,他们的心像一滴水一样晶莹。 9.综合性学习。 学习了《一滴水经过丽江》这篇课文后,有同学在网上发现,许多游客在游览丽江古城时,肆意“点染”由无数滴清澈的水组成的丽江。为此,班级决定召开“保护丽江”的主题班会,请你参与以下活动。 (1)请你为本次主题活动写一条宣传标语。 (2)你班的小明在丽江古城旅游时,随手把垃圾扔到丽江中,此举不仅不文明,还污染了丽江的水。请你对小明的举动做劝导。 (3)肆意“点染”美丽的丽江,让我们再次反思自己的文明素养,反思身边的种种不文明行为。请列出让你感受最深的一种现象并加以评论。要求:点明现象,观点鲜明。言之成理,字数在70字以内。 阅读理解 (一)阅读短文,回答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