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67051

3.2《哦,香雪》教案(任务式)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5-04-28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49次 大小:1615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哦,香雪,教案,任务,统编,高中,语文
  • cover
《哦,香雪》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作家铁凝的相关常识及写作背景。 2.梳理小说的情节。 3.分析了解香雪的人物形象,理解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4.理解“铅笔盒”的象征意义。 教学重难点: 分析了解香雪的人物形象,理解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理解“铅笔盒”的象征意义。 教法学法: 诵读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准备: 进行小组分组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1.熟读课文,把握文章脉络2.掌握字词,完成导学案上的基础知识题。 二、讲授新课 任务一: 识作者,知背景,晓常识(课件展示) 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小说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明确:小说以北方小山村台儿沟为背景,叙写了每天只停留一分钟的火车给一向宁静的山村生活带来的波澜。描写了以香雪为代表的一群山村少女对外界的渴望和对知识的追求。 (2)小说的情节发展 序幕———火车开进台儿沟 开端———姑娘们欢喜迎火车 发展———香雪渴望拥有铅笔盒 高潮———香雪换回铅笔盒 结———香雪深夜归来 任务二:把握香雪这一典型形象,明确人物的性格特征 1.小说中,香雪是一个怎样的姑娘? 2.香雪关注的东西和其他人有什么不一样? 凤娇等人:金圈圈、手表、“北京话”…… 香雪:皮书包、铅笔盒…… 3.讨论:四十个鸡蛋+三十里夜路,换来一个带磁铁的泡沫塑料铅笔盒,你觉得值得吗?请说一说你的想法。(学生自由讨论发言) 任务三:赏析细节描写、心理描写 1.小说的高潮部分是72———78段,用景物来烘托香雪的心理,写出了当她一个人站在陌生的西山口时,她的内心经历了怎样的一系列的变化: 明确:怕———不怕———犹豫———坚定 2.这段心理描写又有什么作用? 明确:每个人在做出选择时,都会经历一番心理斗争。害怕———不再害怕———犹豫———坚定,这一变化虽然是在30里的山路上完成的,但香雪却跨越了由自卑、封闭、落后到自信、开放、进步的巨大心理障碍。香雪在走向成熟的过程中有人性美与自然美的交融。 3.既然香雪是小说的主人公,那作者有为什么花笔墨刻画凤娇这个侧面人物呢?不写的话不是更能突出主人公吗 明确:衬托香雪的清纯 任务四:品味语言美 1.然而,两根纤细、闪亮的铁轨延伸过来了。它勇敢地盘旋在山腰,又悄悄地试探着前进,弯弯曲曲,曲曲弯弯,终于绕到台儿沟脚下,然后钻进幽暗的隧道,冲向又一道山梁,朝着神秘的远方奔去。 明确:一组形容词,形象地描写了火车轨道的小巧,纤细、弯曲,传递出作者的爱怜之意,间接写出作者对台儿沟的感情。 2.它走得那样急忙,连车轮碾轧钢铁时发出的声音好像都在说:不停不停,不停不停! 明确:一组叠词,强调火车对台儿沟的不怜惜,不愿在这里多停一会儿。全句拟人化,从火车的心理写出台儿沟的小。 3.她有点儿害怕它那巨大的车头,车头那么雄壮地吐着白雾,仿佛一口气就能把台儿沟吸进肚里。它那撼天动地的轰鸣也叫她感到恐惧。在它跟前,她简直像一叶没跟的小草。 明确: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现代文明对台儿沟的控制。从香雪的心理写出火车巨大与快速强势的特点,香雪在现代文明面前的无奈。 4.列车一头扎进黑暗,把她们撇在冰冷的铁轨旁边。很久,她们还能感觉到它那越来越轻的震颤。 明确:两个动词从速度等角度写出了火车的冷漠无情,喻示现代文明的冷漠。 第81段:老的群山终于被感动得颤栗了,它发出宽亮低沉的回音,和她们共同欢呼着。 明确:“被感动得颤栗”它拟人又双关,一方面指姑娘们的声音在群山间回荡;另一方面暗指古老的大山终于慢慢被这现代文明唤醒,共同欢呼文明时代的到来。含义丰富。 第78段:枯草插在头上避邪———遇到迎伙伴,拿下枯草,拿出铅笔盒 明确:走出愚昧,走向文明 第82段:以“哦,香雪!香雪!”这样的感叹句作结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