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祝福 一、教学目标 1、分析祥林嫂身边次要人物在她身边扮演的角色 2、推究祥林嫂受迫害致死的社会根源,探究小说的主旨 二、教学重难点 从主要人物与次要人物之间的关系中,寻找造成祥林嫂死亡的根本原因,深化对小说主旨的认识。 三、教学过程 导语设计: 同学们,我们在上一课认识了祥林嫂这一人物形象。我想,“悲辛交集”四个字足以用来形容她这一生。这节课,我想和同学们继续探究的一个话题叫“命运”。还记得电影《哪吒》里有一句经典台词“我命由我不由天”。那么,这节课,我们就先从探究祥林嫂是否为自己做过改命的努力开始吧! 学习活动一:祥林嫂是怎样为自己的生存打拼的(学生自由回答问题) 提示:她勤快耐劳、踏实肯干、老实顺从。山中出逃,做工鲁镇;反抗再嫁,行为“出格”;倾其所有,洗刷“污秽”;死前询问,质疑鬼神。 过渡语:不难发现,祥林嫂为了生存,为了改命,可以说是尽其所能、倾其所有了。又是什么原因让她在生活的漩涡之中搁浅呢?我们不妨探究一下她身边的人们在她的生活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学习活动二:寻找祥林嫂“身边的人”,感知他们在祥林嫂的一生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序号 人物 扮演的角色 1 (卫)祥林、贺老六 丈夫(亡故)…… 2 阿毛 独子(亡故)…… 3 婆婆 拿走工钱、强迫她改嫁,以八十千卖掉她,不念婆媳之情…… 4 鲁四老爷、四婶 压榨祥林嫂劳动力,歧视、挑剔、厌恶祥林嫂的人,没有利用价值便一脚踢开她…… 5 卫老婆子 买卖、欺负祥林嫂的人,故事的散播者,对祥林嫂的遭遇十分冷漠…… 6 柳妈 祥林嫂的同事,吃斋念佛的善女人,散播祥林嫂改嫁的细节,使得众人笑话祥林嫂;想给祥林嫂寻求解脱的药方,引导其捐门槛,把祥林嫂推向更悲惨的深渊之中…… 7 大伯 驱逐丧夫失子的祥林嫂…… 8 “我” 同情祥林嫂,软弱得无力给予祥林嫂以帮助 9 其他人 听遭遇满足猎奇心理,嘲笑、厌烦祥林嫂 学习活动三:探究造成祥林嫂悲剧的社会原因 过渡语:尽管祥林嫂为了生存,做出过拼尽全力的付出,但是,无数的人都与祥林嫂的死有关。如果我们把之前提及的这些人物做一个阶级的划分的话,不难发现,鲁四老爷代表地主阶级;“我”从属于所谓的新党;卫老婆子等是底层百姓了。似乎这些人都有意无意地成全了祥林嫂的死亡。这绝非偶然事件!应把它归入另一层面了,究竟是什么呢?(学生自由回答) 明确:残酷的封建体制和礼教思想:夫权、族权思想,推崇守节观念,祥林嫂自己也认同这些思想对自己的束缚。 师:同学们,我们把话题再回到这节课最前面的话题———关于命运。祥林嫂经历的件件桩桩:成为寡妇、被迫改嫁、鲁镇做工、沦为乞丐、年关死掉,没有一件事是她做得了主的。正如鲁迅先生的好友许寿裳先生所言:“人世的惨事不惨在狼吃阿毛,而惨在礼教吃祥林嫂。”祥林嫂被整个社会抛弃了,她悲惨的命运也就成为必然。 学习活动四:课上练笔。要求:请从下面的小题中任选一道合作完成。 (1)接下联,为一个“没有春天的女人”画像。 上联:命运太坎坷,两度丧夫,更痛失爱子,问魂归何处。 下联:礼教真虚伪,几番害人,终沦为乞丐,叹命丧黄泉。 (2)语句衔接: 善良的祥林嫂,以为辛勤劳作能安心生存,以为丧夫失子能博得同情,以为捐得门槛能减去罪孽。 学习活动五:每课一阅读 《命与运》 刚睡着,被电话吵醒。带着哭腔的家乡话:“哥哥,我爸爸走了。”迷迷瞪瞪的,问了半天,才对上号,原来是我近亲的伯伯,傻伯伯,死了。 “傻”,是他的名字。他哥哥叫“迷糊”。傻伯伯并不傻,他哥也不迷糊,精得跟猴儿似的。就像“狗剩儿”,孩子起这样的名字,好养活。傻伯伯也不大,跟我同岁,就大几个月,但辈分高,按村里的规矩,得叫他“伯伯”,但他是我的跟屁虫儿。 儿时的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