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68160

1.3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课件(28张PPT)

日期:2025-04-22 科目:生物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76次 大小:996422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因素,课件
  • cover
(课件网) 第3节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第1章 种群及其动态 干湿指数 温度/℃ 东亚飞蝗发生程度与温度、干湿指数的关系 “+”大发生年 “-”发生轻度年 蝗虫产卵对环境有明显的选择性,喜欢在土质坚实、地势向阳、植被稀疏 (覆盖度在25-50%之间)和土壤含水量为10-20%的环境产卵。土质坚实可促进卵的发育;土温变化幅度大,卵发育较快;蝗虫怕阴暗潮湿环境,喜晒太阳,植被稀疏有利于蝗蛹及成虫的栖居。 涝灾后积水干涸,但土壤水份含量仍大,大片被淹农田不能进行大耕作。 讨论: 1.导致飞蝗种群数量出现周期性变化的主要环境因素是什么? 2.这些因素会相互影响吗? 3.还有其他因素会影响飞蝗种群数量吗? 温度、水等非生物因素。 会。 天敌,食物等生物因素。 在地势低洼,易涝易旱的海滩,湖滩,河滩,荒地或者耕作粗放的农田中,滋生着大量的芦苇,盐蒿,稗草,莎草等杂草,其对水分的适应性极强,同时也是蝗虫喜爱的食物。 资料二 蝗虫将卵产在土壤中,含水量在10%~20%时最适合它们产卵和孵化。 干旱时,蝗虫的天敌,如青蛙、蟾、蛇等数量减少,就更容易爆发蝗灾 资料二 粉红椋鸟是季节性迁徙候鸟,喜欢群居,每年夏季,粉红椋鸟会从欧洲东部结伴迁徙至新疆西部繁衍后代,至秋冬季节就会迁徙至中亚和欧洲南部过冬。这种季节性候鸟主要以昆虫为食,尤其喜爱蝗虫。每天至少能吃120-180只。 资料二 画出与蝗虫有关的食物链/网 杂草 蝗虫 蛙 蟾 鸟 2. 分析图示,解释猎物与捕食者种群数量周期性变动的原因。(p17概念检测T2) 蝗虫和粉红椋鸟之间是捕食关系。 杂草 蝗虫 鸟 两者变动哪个是因,哪个是果? 二者的种群数量相互影响,是循环因果的关系。 蝗虫增多 椋鸟增多 蝗虫减少 椋鸟减少 食物 充足 大量吃蝗虫 食物 缺乏 少量吃蝗虫 在自然界,有些捕食者种群和猎物种群的数量变化呈现周期性的波动,如图所示。对这种现象合理的解释或概括是()(P17) A. 与种内斗争无关 B. 不受环境影响 C. 与植物种群数量无关 D. 二者之间相互制约,互为因果 D 在生物学上,许多生理或生态过程的因果关系是循环性的,也就是说,一定的事件作为引起变化的原因,所导致的结果又会成为新的条件,施加于原来作为原因的事件,使之产生新的结果,如此往复循环。 【思维训练】 分析循环因果关系 循环因果关系的概念模型 你能举出一些例子吗? 负反馈调节的意义? 维持动态平衡。 3.根据以上资料分析如何控制蝗虫种群数量。 杂草 蝗虫 蛙 蟾 鸟 控制杂草丛生,改良土壤条件。 保护蛙和蟾等的生活环境。 保护粉红椋鸟的繁衍生息,用防护网和标志牌隔离出筑巢地。 (1)林下光照强度减弱会使所有植物的种群数量下降。( ) 提示 林下光照强度减弱时阴生植物的种群数量可能会增加。 (2)在自然界,种群的数量变化受到阳光、温度和水等非生物因素的影响,而且这些非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通常是综合性的。( ) (3)在同样的非生物因素的影响下,不同种群的数量变化基本相同。( ) 提示 在同样的非生物因素的影响下,不同种群的数量变化可能不同。 × √ × [应用示例] 下列关于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非生物因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并非所有的林下植物的种群数量都随郁闭度的增加而减少 B.春夏季节,气温升高、日照延长、降水较多,导致了动植物种群数量普遍迅速增长 C.在同样的非生物因素的影响下,不同种群的数量变化往往不同 D.干旱缺水会导致所有动植物种群数量减少 D 解析 干旱缺水不一定会导致所有动植物种群数量减少,如气候干旱会导致东亚飞蝗种群爆发式增长,D错误。 [对点小练] 我国有一句古语“大树之下,寸草不生”。影响树下草本植物种群密度的主要非生物因素及原因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