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青 蒿 素 人 类 征 服 疾 病 的 一 小 步 : 浸 渍 了 千 多 年 青 蒿 一 握 水 二 升 屠 呦 呦 教 学 目 标 1.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理清文章的思路。 2.研读课文,按要求提取相关信息。 3.深入挖掘,体会并学习科学家们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屠呦呦,女,药学家,中国中医科学院终身 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 者,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 。 1930 年生于浙江宁波。1951 年考入北京大 学医学院药学系。1955 年毕业后一直在中国中 医研究院(2005 年更名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工 作。屠呦呦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 出贡献是开创性地从中草药中分离出青蒿素应用 于疟疾治疗。 2015 年,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 学奖。她是首个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 中国科学家。这也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 止获得的最高奖项。2017 年,屠呦呦获 得2016 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18 年,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屠呦呦“改革 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 2015年感动中国人物一屠呦呦的颁奖词 “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渍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现为 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萃取出古老文 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今有嘉宾,德音孔昭。” 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 ———张仲景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 愿普救含灵之苦。 ———唐·孙思邈 一个科研的成功不会很轻易,要做艰苦的努力,要坚持不懈、反复实 践,关键是要有信心、有决心来把这个任务完成。科学研究不是为 了争名争利,科技工作者要去掉浮躁,脚踏实地! ———屠呦呦 背景解读 屠呦呦先生因青蒿素及其抗疟疗效的发现,荣获2015年诺贝尔 生理学或医学奖,成为中国本土科学界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第一 人,并拯救了百万生命!屠先生自己如何看待这一工作? 她有什 么样的心得、体会和梦想? 本文就是屠先生2011年荣获拉斯克临 床医学研究奖后,亲笔撰写,发表在 Nature Medicine(《自然 医学》)杂志的获奖感言全文。 疟 疾 喂!哪儿来 的盲流子 冲啊 有 些 蚊 子 体 内 有种叫疟原虫的单细胞。 它们会在蚊子咬人的时 候,跟着进入人体。 它们在人体里 种搞破坏,让我们 得冷。 同时我们体内的免疫 细胞,也会赶过来消灭它 们,这会让我们觉得热。 这种让人忽冷忽热打 摆子的病,就是疟疾。 迄今疟疾在全球范围内的流行仍 很严重,世界人口约有40%生活在疟 疾流行区域。疟疾仍是非洲大陆上最 严重的疾病,约有5亿人口生活在疟疾 流行区,每年全球约有1亿人有疟疾临 床症状,其中90%的患者在非洲大陆, 每年死于疟疾的人数超过200万。亚洲 东南部,中部也是疟疾流行猖獗的地 区。中南美洲仍有疟疾流行。 2021年6月30日,世卫组织宣布 中国获得无疟疾认证。 【相关背景】 (一)人类艰辛的抗疟历程 疟疾是经按蚊叮咬或输入带疟原虫 者的血液而感染疟原虫所引起的虫 媒传染病。本病主要表现为全身发 冷、发热、多汗,长期多次发作后, 可引起贫血和脾肿大。有的地区叫 冷热病。俗称打摆子。 在1940年代,我国每年的疟疾感 染病例高达3000万,直接受疟疾威 胁的人口在3.5亿左右。地处热带 的云南思茅则更为严重(如今普洱 市市区)。季羡林曾在《赋得永久 的悔》中这样描述:一九三八年和 一九四八年,这里暴发了两次恶性 疟疾,每两个人中就有一个患病死 亡,县大老爷的衙门里,野草长到 一人多高。原本是通往滇南的要道, 清末七八万人口的市镇,死的死逃 的逃,新中国成立时仅剩九百余人, 人口损失超过85%,当地也成了虎 狼出没的地方。 疟疾是一种非常古老的疾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