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68596

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13.1《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日期:2025-04-20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53次 大小:239574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统编,高一,语文,必修,下册,13.1
  • cover
(课件网) 施 耐 庵 学习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掌握虚构、想象等手法。 2.思维发展与提升:学会通过小说的人物、情节、环境,分析小说的主题。 3.审美鉴赏与创造:鉴赏小说中人物描写的方法、环境描写的作用。 4.文化传承与理解:探究林冲个人遭遇对认识当时社会现实的意义,认识封建社会尖 锐复杂的阶级矛盾、丑恶的社会现实,认识封建社会里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德的必然 性。 作者简介 施耐庵(1296一约1371),名子安(一说名耳), 原名彦端,兴化(今江苏兴化市)人,原籍苏州,元末 明初小说家。 博古通今,才华横溢,举凡群经诸子,词章诗歌, 天文、地理、医卜、星象等,36岁曾中进士,后弃官归 里,闭门著书,与门下弟子罗贯中一起研究《三国演 义》、《三遂平妖传》的创作,搜集并整理关于梁山泊 宋江等英雄人物的故事,最终写成“四大名著”之一的 《水浒传》。 了解《水浒传》 《水浒传》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这部书是作者 在民间传说、话本、杂剧的基础上创作而成的,它艺术地再现了梁山泊农民起义的产生、 发展、经过直至失败的过程,歌颂以宋江为首的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精神,揭露北宋王 朝朝政的黑暗腐败。 《水浒传》故事性强,情节紧张生动,引人入胜,语言简练生动,是在口语基础上 经过加工提炼的文学语言。 它所写宋江起义的故事源于历史真实。在《宋史》中的《徽宗本纪》,《侯蒙 传》,《张叔夜传》及其他一些史料中都曾提及。从南宋起,宋江的故事就在民间广泛 流传。元代出现了大批的水浒戏。这说明水浒故事是在不断发展中丰富和完善的通过对 农民起义者不同反抗道路的详尽描写,热情讴歌了他们的造反精神和优秀品质,描绘了 农民革命的理想,深刻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 章回小说 章回小说是我国古典长篇小说的一种, 是分章回叙事的白话小说,是我国古典小说 的主要形式,分回标目,段落整齐,首尾完整,是其主要特点。是由宋元讲史话本发展而 来。 讲史说的是历史兴亡和战争故事,如《全相平话五种》、《五代史平话》、《宣 和遗事》等。说话人不能把每段故事有头有尾地在一两次说完,必须连续讲若干次,每讲 一次就等于后来的一回。在每次讲话以前,要用题目向听众揭示主要内容,这就是章回小 说回目的起源。 从章回小说中经常出现的“话说”、“看官”“且听下回分解”等字样,可以看 出它和话本之间的继承关系。 创作背景: 北宋末年,封建统治者昏聩淫逸,外族入侵,加之连年自然灾害,民 不聊生,正如书中所写的:“ 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 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 ” (见《 水浒传》 第十五回), 广大人民处于阶级和民族双重压迫之下。 他们把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美好理想, 寄寓于“ 劫富济贫” 、 “ 扶危济困” 的起义英雄形象中。 于是关于水浒的故事, 便越流 传越丰富。 作者在表现水浒故事的民间传说、 话本、 杂剧等多种 艺术形式创作的基础上, 加工编写成了《 水浒传》 。 题目解说 本文选自《水浒传》第九回,课文节选部分是《水浒传》 的第九回,原回名为《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候火烧草料 场》。文章题目提供了什么信息? (1)“林教头” 是故事的主人公。 (2)“风雪”是指故事发生的天气环境。 (3)“山神庙”是指故事发生的地点。 前情后事 四次逼迫 庙林 教 场陆 头 风 雪 山 神 虞 候 火 烧 草 料 堂 东岳庙里 野猪林中谋性命 火烧草场断后路 通读全文,正音正字 1、赍发()jī投奔()玷b辱èn() diàn 2、模样()mú酒馔() zhuàn 3、尴尬(g)ān呐g出à了()虞候(n)è 连累()hòu 4、髭须()zī提防() dī lěi 5、洗漱()sh消ù 耗()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