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吃水不忘挖井人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学习并发扬革命优良传统,饮水思源。 语言运用:朗读课文并朗读出。 思维能力:根据问题找出文中明显信息的方法,体会相亲对主席的感激之情。 审美创造:能够留意身边人、事物的美好,懂得感恩。 教学重难点 1感悟毛主席一心为民的精神,体会乡亲们饮水思源的情感。 2.通过宣讲红井故事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创设情境 明确路线图 1.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江西瑞金城外的沙洲坝有一口井,人们称之为“红井”,今天我们一起到“红井”景区去看看,探秘“红井”,争当“红井”宣讲员,为游客宣讲“红井”故事。要想获得前往瑞金的高铁车票,得过了字词关才行哦! 2. 复习词语,读准字音。 3. 拓展学习“战士”。什么样的人被称为“战士”呢?“战”字的右边是“戈字旁”,指的是兵器,拿着兵器上战场的人就是“战士”。如今是和平年代,但是啊在各行各业地方也有战士。不信,让老师带你们去认识认识。 当洪水暴发时,奔走在最前面的是———武警战士 当疫情来袭时,坚守第一线的是———白衣战士 当山林发生火灾时,逆火而行的是———消防战士 还有那一群日夜守卫在祖国边境的是———边防战士 4.为了让你们都能够成为优秀的红井宣讲员,李老师为你们独家定制了一条观光路线图,我们一起来看看。 首先我们在村口听村民讲历史,寻一寻挖井原因。(板贴:挖井原因) 接着呢去参观挖井雕塑,认一认挖井人物。(板贴:挖井人物) 最后呀走进红井,去探一探立碑目的。(板贴:立碑目的) 板块二 探寻挖井原因 体会“吃水难” 1. 现在我们就到了沙洲坝的村口,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2.听老乡说童谣,看干旱图,今昔对比谈感受。 3.联系生活中“停水一两天”的经历,感受乡亲们“缺水苦”。 4.找出课文中相关语句,说挖井原因:村子里没有水井,乡亲们吃水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挑。 5.指导读好词语间的停顿。 (1)把句子变成小诗读。 (2)借助停顿符号读。 (3)去掉停顿停顿号读。 6.结合故事,引导学生感受“很远”,指导重读“很远的地方”。 7.看图,自由交流:“去很远的地方挑水”可能遇到的困难。 引读句子: 烈日炎炎,可是村子里没有水井,乡亲们吃水要到———很远的地方挑水。 寒风凛冽,可是村子里没有水井,乡亲们吃水要到———很远的地方挑水。 乡亲们劳累了一天,腰酸背痛,可是村子里没有水井,乡亲们吃水要到———很远的地方挑水。 8.指导带着感受齐读:村子里没有水井,乡亲们吃水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挑。 9.小结:孩子们,在村口我们听老乡讲历史,知道了沙洲坝乡亲们以前吃水特别难,所以才要挖井,第一站打卡成功。现在呀,我们就去看看是谁帮乡亲们挖了这口井,大家快坐上观光车,我们出发! 板块三 走进挖井人物 认识“好主席” 1.教师引导:这就是挖井雕塑,你看到了什么? 2. 找出课文中相关语句:毛主席就带领战士和乡亲们挖了一口井。 (1)齐读句子。 (2)认识挖井人物(板贴:乡亲、毛主席、战士)。 (3)把这三个词语放回句子中,读好词语间的停顿。 3.补充资料,感悟主席形象。出示毛主席领导江西革命时的资料,抓住第一段词语“住过”,引导学生感悟毛主席“一心为民”的情怀。 自由交流:这是一位怎样的主席?(板书:一心为民) 4.指导朗读:带着对毛主席的敬爱之情齐读第二自然段。 5.小结:孩子们,参观挖井雕塑,我们看到毛主席带领战士和乡亲们一起挖井,知道了他们都是挖井人物,更明白了毛主席是一心为民的好主席。第二站打卡成功!现在,那口充满故事的井就在不远处啦,大家排好队,咱们赶紧去看看! 板块四 明确立碑目的 感悟“饮水思源” 1.这就是红井,井旁边立着一块石碑(出示红井与石碑图片)上面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