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第十三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 1.《新全球通史》里提到“□□的出现带来了社会和文化方面的一系列变化,改变着人类的历史。与□□相关的最重要的改变应该是人口的膨胀……促使新石器时代的人们采取一种全新的社会组织模式。”□□里应填( ) A.狩猎 B.采集 C.畜牧 D.农业 2.《5000年文明启示录》中指出,一些人高高在上,使唤农民耕种收获、上缴余粮,供给士兵、祭司、工匠、船员、驼队、矿工、伐木工,及其他从事专业技艺的人员。随着这些人数量渐增,技艺日精,一个我们称之为“文明”的社会由此形成。材料表明( ) A.人类文明从分散走向联系 B.社会分工推动了文明起源 C.武力扩张促进文明的发展 D.帝国统治扩大文明的范围 3.公元前18世纪,西亚地区的一部法典规定:“此后千秋万世,国中之王必遵从我在我的石柱上所铭刻的正义言词,不得变更我所决定的司法判决,我所确立的司法裁定,不得破坏我的创制。”这一规定( ) A.强调波斯君主专制的权力来源 B.宣示了古巴比伦国王的至上权威 C.标榜亚述帝国君主的军事成就 D.规范了埃及对尼罗河流域的统治 4.史诗是文化传承与保护的最初形式之一。有部史诗主要描写了婆罗多族两支后裔之间为争夺王位而进行的战争,反映了雅利安人由军事民主制向国家过渡时期的社会情况,堪称一部历史和文化的百科全书。该史诗产生于( ) A.古代印度 B.古代希腊 C.古代埃及 D.古巴比伦 5.古代埃及人将一年分为三个季节:泛滥季、生长季和干旱季。每逢泛滥季结束后农民只需要将种子撒播即可静待来年收获,农业技术长期落后于同时期的两河流域。尼罗河边的沼泽中盛产纸草、鸟类和鱼类,埃及人常以采集为食。这反映出( ) A.尼罗河塑造了埃及独具特色的文明 B.临近大河是古代文明诞生必要条件 C.埃及文明长期处于狩猎采集的生产阶段 D.埃及恶劣的自然环境阻碍了农业的进步 6.英国学者马丁·贝尔纳在其著作《黑色雅典娜:古典文明的亚非之根》中,批判了关于希腊文明起源的传统观点,提出希腊文明的源头在西亚和北非。下列希腊文明成果,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 ①字母文字 ②雕刻艺术 ③民主政治 ④冶铁技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下为古代世界两个帝国鼎盛时期的疆域示意图(阴影部分)。与下列两图所示疆域对应的帝国是( ) A.波斯帝国、拜占庭帝国 B.波斯帝国、罗马帝国 C.亚历山大帝国、拜占庭帝国 D.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 8.约翰·赫斯特在其《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欧洲史》这样说到:罗马人比希腊人更骁勇善战,他们用来治理帝国的法律比希腊人高明,对打仗和治国方面都极为有用的工程建筑,水准也在希腊人之上。可是,在其他方面,就连罗马人也承认希腊人比他们高明,心甘情愿地卑躬屈膝、复制仿效。这体现出古代罗马文明的特点是( ) A.创造性与继承性 B.多样性与开放性 C.多元性与统一性 D.凝聚性与世俗性 9.从公元7世纪开始,穆罕默德和他的继任者们逐渐使阿拉伯帝国成为当时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国家。下列关于阿拉伯文明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建立政教合一的政权 B.发明“0”到“9”的数字计数法 C.把《圣经》作为经典 D.实行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 10.有学者指出,日本“武士与下属建立主从契约关系。主君对下属施以‘恩惠’,即认同下属拥有土地等权利,同时给予其新的权利,并对下属加以保护。另一方面,下属则对主君尽忠‘奉公’———无论在平时还是在战时,无论在经济上还是在军事上。”这种“契约关系”( ) A.带有互惠互利的色彩 B.双方处于一种平等状态 C.强化了中央集权体制 D.使不同阶层间关系和谐 11.公元1世纪时,在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