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导入新课 《爱在西元前》是周杰伦逛完博物馆后有感而发创作的歌曲,故事原型是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二世和其妻子米蒂斯的故事,传说巴比伦的空中花园就是他为妻子而建造的。而所谓的石板,是因为当时的巴比伦文明的记录都是用楔形文字的石板来进行的,所以在看当时的文献的时候只能看石板了。 古 代 两 河 流 域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2课 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1)了解两河流域文明的地点和兴衰,知道古巴比伦王国的兴衰和统治,知道《汉谟拉比法典》构成、内容、实质和地位。(史料实证、唯物史观) (2)利用世界古代文明中心地理范围示范图,了解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文化遗存的分布及其特点。(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3)理解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特征,初步理解文明之间的差异。(家国情怀) 学习目标 目录 CONTENTS 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二、古巴比伦王国 三、《汉谟拉比法典》 《汉谟拉比法典》 石柱局部图 壹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一)地理环境 两河 指西亚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 两河流域 又称“美索不达米亚”,意思是两河之间的地方,大体上是以今天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为中心的狭长地带。 两河带来的泥沙在下游不断淤积,形成了辽阔的平原,把干旱贫瘠的地区变成了西亚唯一的沃土肥田,《圣经》中的“伊甸园”即在此。 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一)地理环境 苏美尔人的诗歌:猖獗的洪水呀,没人能和它对抗,它使苍天动摇,使大地颤抖……庄稼成熟了,猖獗的洪水来将它淹没。 ———【美】《全球通史》 (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在美索不达米亚,小麦的收成是播下种子的200倍。(古罗马学者)普林尼说,一年可收获两次小麦,此后还可以长出优质的饲料,棕榈树繁茂,水果种类众多;至于建筑材料,美索不达米亚有一种可以制成砖的黏土。 ———【英】H·G·韦尔斯《世界史纲》 材料反映出有关古代两河流域的什么信息? 肥沃的土壤和充足的水源促进农业、手工业的生产和发展 水利设施建设、居民互动往来、科学发展 洪水 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二)发展历程 两河流域南部逐渐产生了一些以城市为中心的小国 约公元前3500年 苏美尔人———欧贝德人———阿卡德人———亚述人———迦勒底人 互相影响、互相承袭 约公元前24世纪 阿卡德王国完成初步统一 古巴比伦王国 汉谟拉比 公元前18世纪 约公元前1595年 古巴比伦王国被赫梯人灭亡 暴动频发,内部矛盾尖锐,外有东部山区的加喜特人、北部的赫梯人进攻 内忧外患 公元前539年 新巴比伦王国被波斯帝国消灭 两河流域文明没有延续下去; 古巴比伦文明只是两河流域文明的一部分。 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三)文明成就 1.楔形文字 苏美尔人用削尖的芦苇管在泥版上刻字,笔画楔形。 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三)文明成就 1.楔形文字 楔形文字演变 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三)文明成就 2.阴历 苏美尔的历法以月亮的盈亏周期作为计时标准,属于太阴历。苏美尔的历法中,一年被定为354天,12个月。还分大小月,大月30天,小月29日,大小月相间。 苏美尔人将一天划分为12个小时,白天和夜晚各6小时,发展至今,就成为24小时制。 巴比伦历的月份名 苏美尔人星象盘阴历 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三)文明成就 3.60进位制 在古代的美索不达米亚时代,数字以楔形文字表达,分“个位”和“十位”。60进位制至今仍在不少领域内应用。此外,古巴比伦人还掌握了四则运算,平方,立方和求平方根、立方根的法则。还会解有三个未知数的方程。 勾股定理 古巴比伦王国 贰 二、古巴比伦王国 (一)汉谟拉比 汉谟拉比头部铜像 本名:汉谟拉比(Hammurabi) 民族:阿摩利人 在位时间:约前1792年—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