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75982

江苏省镇江市润州区江苏省镇江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生物试题(有答案)

日期:2025-04-20 科目:生物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70次 大小:233847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江苏省,1月,答案,试题,生物,期末
  • cover
江苏省镇江中学高二年级期末试卷(生物)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下图是人体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⑤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人体的内环境仅由①②④组成的 B. 血浆蛋白和血红蛋白均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C. 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的呼吸产物乳酸会引起①处pH的明显变化 D. 若细胞③表示肝脏细胞,则饭后半小时①处的葡萄糖浓度低于⑤处 2. 人体生命活动都离不开神经系统的调节和控制,其结构非常复杂。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外周神经系统由脊髓及其发出的脊神经构成 B. 下丘脑是调节呼吸、心脏功能的基本活动中枢 C. 自主神经系统由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两部分组成 D. 神经元能够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 3. 某刺激产生的兴奋在枪乌贼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内液K+增多会导致e点下移 B. 图中c~e段表示静息电位重新恢复 C.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与膜外电流方向一致 D. 若适当增大刺激强度,则c点对应的动作电位值增大 4. 可卡因既是一种兴奋剂,也是一种毒品,主要作用于机体的神经系统,引起多巴胺作用途径的异常,相关机理如图所示,其中MNDA为细胞膜上的结构。据图分析,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服用可卡因会导致突触间隙多巴胺增多 B. MNDA的作用是识别并结合多巴胺,运输Na+ C. 多巴胺通过突触间隙自由扩散至突触后膜与受体结合 D. 突触前神经元兴奋引起突触小体以胞吐的方式释放多巴胺 5. 下图为排尿反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排尿反射发生时,兴奋在反射弧上双向传导 B. 排尿时副交感神经兴奋,逼尿肌收缩,使膀胱缩小 C. 大脑皮层参与排尿反射的过程体现了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分级调节 D. 排尿反射中神经递质与逼尿肌细胞膜上的受体识别后进入肌肉细胞以调控膀胱收缩 6.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之间存在着相互调节,通过信息分子形成一个复杂的网络,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B. 这三个系统的调节都离不开信号分子,这些信号分子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 C. 三个系统的信号分子的作用方式都是和受体直接接触,这种作用方式具有特异性 D. 受到病毒感染后机体出现发热的症状和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都有关系 7. 下图为人在情绪压力(如疼痛、恐惧等)下,肾上腺皮质和肾上腺髓质参与的应激反应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肾上腺分泌的激素需经导管进入内环境运输 B. 激素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都会被回收利用 C. 激素a应为肾上腺素,该激素分泌的调控属于神经调节 D. 糖皮质激素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特异性结合后,调节靶细胞的生理活动 8. 对于高烧不退的病人,可采用一些辅助治疗措施降低体温。下列不正确的是( ) A. 加盖棉被,增加排汗量 B. 在额头上敷用冷水浸泡过的毛巾 C. 用酒精棉球擦拭四肢等部位 D. 适当撤减衣被 9. 人体免疫系统在抵御病原体的伤害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溶菌酶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免疫活性物质 B. B细胞和T细胞生成和成熟的场所相同 C. 消化液中的杀菌物质属于人体第二道防线 D. APC细胞包括树突状细胞、B细胞等,具有处理、呈递抗原的功能 10. 下列有关过敏反应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过敏原诱发机体产生的抗体会吸附在某些细胞的表面 B. 组胺可以增强毛细血管壁通透性,从而引起组织水肿 C. 机体首次接触过敏原不会发生免疫反应,因此无过敏症状 D. 尽量避免再次接触过敏原是预防过敏反应发生的主要措施 11. 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