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77744

重庆市部分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日期:2025-04-20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56次 大小:4807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重庆市,次月,答案,试卷,语文,第一
  • cover
重庆市部分区县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短剧是短篇电视剧、短篇网络剧的统称,具有篇幅短小、内容精练、情节紧凑等特点,本质上还是一种传统剧集。微短剧并非传统意义的剧集。电视剧、网络剧因播出的媒介平台而命名,微短剧以视频号、小程序为播出平台,更为准确的名字应该叫视频号剧、小程序剧。微短剧从短视频衍生而来,从纪实短视频到剧情化短视频,再到精品化微短剧是其发展路线,所以微短剧遵从的是短视频的生产与传播逻辑。 人物、情节和环境是叙事的三要素。一部剧集是否成功取决于故事、人物与技巧三个方面,即故事的吸引力、形象的魅力、叙事的张力。长篇剧集的艺术魅力更多依靠的是前两者。微短剧则不同,追求瞬间的情感释放与情感满足,故事本身的丰富性、演员的表演功力似乎不那么重要,主要靠叙事技巧来创造情感价值。 微短剧的冲突与高潮以秒来计,三至五分钟展现四五个反转、六七个冲突、八九个矛盾是家常便饭;情节碎片化,强调快节奏、强冲击和多重反转,不太重视情节的连续性和结构的起承转合;叙事具有跳跃性,注重瞬间的情绪、感受,不看重事件之间的逻辑关联。一般而言,微短剧的人物关系相对简单,人物形象“扁平化”,性格层次单一,多少带有夸张色彩。所以,典型的微短剧靠叙事技巧的营造,靠爽点的累积,让观众来不及思考就被裹挟,甚至沉醉其中。微短剧更注重对观众情绪的体贴入微与精准拿捏。影视是造梦的艺术,微短剧编织的是从生活中脱胎出来、活灵活现的、伸手可触摸的“白日梦”。 微短剧制作成本低,拍摄周期短,风险可管可控,在营销上自有一套打法。与电视剧由电视台采买、观众免费观看的模式和网络剧主要由平台自制或采买、会员付费观看的模式不同,微短剧平台采用个性化推荐算法,根据用户画像进行精准投放。用户的需求和心理被算法拿捏,使得微短剧变现率远远高于网络视听平台,源源不断的付费收入由此而来。除此,夹杂其中的广告以及周边产品开发也是一笔不菲的收入。 短剧的繁荣体现了叙事转型的成效,而微短剧的出圈是技巧与算法的红利。微短剧凸显了编剧的重要性,但高密度的技巧使用,也容易在瞬间消耗编剧的才华与想象。如何应对叙事美学的转型及其带来的挑战,值得每一位影视创作者深入思考。 (摘编自张国涛《叙事美学的转型与挑战》) 材料二: 2024年影视创作的“迷你”叙事美学,成为引人注目的现象。及时分析“迷你”叙事的特征,剖析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预判这一现象对今后影视创作将带来的影响,对推动中国影视高质量创作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5G时代,万物互联,曾经扎根在PC端的视听作品,可以毫无阻碍地在移动端自由传输,从而极大地解放了影视创作的生产力。海量的微短剧以一种“迷你”叙事的方式,在移动端开疆拓土,一跃成为当前视听作品传播的弄潮儿。 微短剧的“迷你”叙事,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时长之短,在电视端或者PC端播出的长视频,时长为45分钟左右,微短剧往往只有几分钟,甚至1分钟左右。决定一部作品是否具有吸引力的播出时长,也因此从“黄金5分钟”变成了“黄金5秒钟”。换言之,原来观众可能观看5分钟左右的时间才决定是否弃剧而去;而微短剧的“迷你”叙事,意味着这个时间只剩下5秒左右。在这样的“紧箍咒”下,微短剧的叙事美学发生了深刻变化。长视频中习惯的草蛇灰线、伏笔千里的渲染与铺垫,在微短剧中被极大地压缩了;长视频叙事的起承转合中常见的过场戏,在微短剧中被尽可能地剔除了。绝大多数微短剧“迷你”叙事美学的重要特征就是信息密集、悬疑丛生,强调稍纵即逝的瞬间体验,尽可能在最短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满足观众。 微短剧“迷你”叙事这一审美特征,深刻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