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统编版语文小升初新趋势新题型 10 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含答案解析) 满井游记(节选) 袁宏道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①。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②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选自《袁中郎全集》) 【注释】①满井:明清时期北京东北角的一个游览地,因有一口古井,“井高于地,泉高于井,四时不落”,所以叫“满井”。②乍:刚刚。 1.联系上下文,可知“鳞浪”指的是像 似的浪纹,“晶晶然”指的是 的样子。 2.用“ ”在文中画出表现作者游满井时轻松愉快的心情的句子,用“ ”在文中画出描写波光明亮的比喻句。 3.文中画“_____”的句子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4.文中历历如画的景物描写,透出京郊 (季节)的芬芳气息,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 之情。 师旷劝学 刘向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暮,何不炳烛①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②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③乎?”平公曰:“善哉!” (选自《说苑·建本》,有改动) 【注释】①炳烛:点蜡烛。②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盲臣。③昧行:在黑暗中行走。 5.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臣闻之 B.如日出之阳 C.虽与之俱学 D.学而时习之 6.面对晋平公在求学方面的担忧,师旷说可以点燃蜡烛学习。他是怎么阐述自己的观点的呢?用“_____”在文中画出来。 7.读完这篇文言文,你觉得晚年要不要读书呢?为什么? 快乐阅读。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选自《世说新语·言语》) 8.下列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B.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C.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D.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9.请在横线上填写句子省略的内容。 (1) 乃呼 儿出。 (2) 为 设果。 将省略的内容补充完整,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言文。 10.语文要素:下列对杨氏子的巧妙回答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孔雀是一种美丽的鸟,他巧妙地赞美了孔君平的高尚人格。 B.他用对方的方法来反驳对方的话,既表现了他的聪明,又表现了他的幽默。 C.他由孔君平的“孔”想到了孔雀,用“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委婉对答,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使孔君平无言以对。 11.新角度 如果来的不是孔君平,而是李夫子、熊夫子,杨氏之子又会怎么回答呢? 阅读文言短文,完成以下问题。 【甲】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乙】常羊学射 常羊学射于屠龙子朱。屠龙子朱曰:“若欲闻射道乎?楚王田于云梦①,使虞人②起禽而射之。禽发鹿出于王左糜交于王右。王引弓欲射,有鸽拂王旃而过③。王注矢于弓,不知其所射。养叔进曰:‘臣之射也,置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十发而十中。如使置十叶焉,则中不中非臣所能必矣。’” 【注】①田于云梦:在云梦打猎。②虞人:古代管山泽的小官吏。③有鹄拂王旃而过:有天鹅拂过楚王的赤色旗。 12.解释下列加点字。 (1)思援弓缴而射之( ) (2)若欲闻射道乎?( ) 13.给划线句断句,限划2处。 禽发鹿出于王左麋交于王右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