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形成与发展 新课标: 1.了解中国古代政治体制在秦朝建立前后的巨大变化; 2.通过宰相制度和地方行政层级管理的变化,认识自秦起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演变线索。 国家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又是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社会治理是国家的基本职能。 各国通过特定的权力分配、机构设置和运行为特征的政治体制来实现社会治理。 各国国情不同,各国的政治体制都有其独特性,都是在这个国家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基础上的长期演进的结果。 单元概述 第一单元 政治制度 1.夏朝 (1)建立:有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最早奴隶制王朝国家———夏。 (2)世袭制:禹死后,其子启继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是谓大同。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是谓小康。 ———《礼记·礼运》 材料反映出世袭制带来了哪些变化? 天下为公(公天下) 传贤 传子(兄终弟及,父子相传) 天下为家(家天下) 进步0R 后退 天下为公(公天下) 天下为家(家天下) 一、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 2.商朝 (1)内外服制:商王直接控制内服王畿地区,王畿四周是外服 (商王间接控制的方国或部落)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左传》 ◎商族势力范围示意图 内服 外服 (2)职官制度:有较系统的国家机构和分掌内外服各类事务的官吏。 一、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 强化王权,巩固统治 同姓贵族、异姓功臣或旧贵族 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享有受封土地上的统治权 服从周天子的政令,承担对周王室的义务 3.西周 (1)分封制: ①分封目的: ②分封对象: ③分封序列: ④诸侯权利: ⑤诸侯义务: 天子 诸侯 卿大夫 士 平民 奴隶 ◎分封制示意图 在分封过程中,周公要求那些受封诸侯在治理诸侯国过程中实行文王“德明慎罚”的方针。这起到了“镇抚各族”的作用,使周王室的统治范围扩大。 分布在西周王朝四周的少数民族经常性地侵扰西周的边界,西周在这些边界建立诸侯国,一方面加强了周王室的统治力量,对少数民族起到一定的威慑作用;另一方面有利于该地区经济的发展...像太王长子太伯和次子仲雍渡江南下,在太湖沿岸建立吴国,他们与当地人民结合,对开发吴越作出了贡献,加强了对巴、濮、越、邓等部的控制。最终使周王确立天下共主的地位。 影响: 积极:a. 扩大疆土 b. 巩固统治 c. 促进地区经济开发、社会发展 消极:诸侯有较大独立性,为分裂割据埋下祸根。 一、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 3.西周 (2)宗法制: ①核心为嫡长子继承制 (3)基本特征:分封制和宗法制相配合,政治权力分配与血缘关系相结合。 ②既是家族关系,又是政治隶属关系, 家国同构 ③大宗与小宗具有相对性 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 宗法制是分封制实行的基础; 分封制是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上的体现。 一、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 4.小结 商朝内外服制与西周分封制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内外服制 分封制 不 同 与王室关系 对地方控制 相同 同盟关系 有血缘或联姻关系 较弱 较强 ①都为巩固统治;②直接统治和间接控制相结合。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总结先秦政治制度的特点 厉王虐,国人(平民)谤王。———《国语·周语》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国语·周语》 君主的权力不是绝对的,原始民主遗存对君主的权力有制约作用。 以血缘为纽带,家国一体,等级森严。 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权力尚未高度集中。 一、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 春秋战国时期,为适应社会变化的需要,各国进行了重大改革,君主专制加强,郡县制、官僚制等封建政治体制开始产生。 角度 贵族政治 官僚政治 地方单位 邦国 郡县 官员身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