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79288

河北省部分高中2025届高三下学期4月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日期:2025-04-19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92次 大小:203328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河北省,质量检测,图片,试题,语文,学期
    2024~2025学年度高三年级4月质量检测·语文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A(“最早可追溯至汉初”错误,原文为“可见在距当时将近300年的汉初,作为华夏始祖的伏羲与女娲就已经 是人首蛇身的形象”,只能说明汉初时伏羲与女娲就已经是人首蛇身的形象,不能说明伏羲和女蜗的人首蛇 身形象“最早”出现于汉初。) 2.CA项,“因而蛇的地位十分崇高”错误,根据原文“为什么上古时代的始祖和众多神灵都是人首蛇身的形象? 这或许反映了上古时代人们盛行的图腾崇拜”可知,应该是因为蛇的地位崇高,所以上古时期的神灵多与蛇 有关,选项因果倒置。B项,“反映了战国时期人们的蛇崇拜”不准确,愚公移山的典故中仅是提到了操蛇之 神,并不能据此得出“战国时期人们的蛇崇拜”这一结论。D项,“该族群至今仍保持着信奉蛇神的传统”错 误,根据原文“许慎在《说文解字》里说:‘闽:东南越,蛇穜(种)。从虫,门声’,又说‘蛮,南蛮,蛇穜’。这里说 南蛮和东南越的闽族都是信奉蛇神的氏族”“古闽族发展到今天,确切可考的族群尚有畲族,‘畲’与‘蛇’同 音,可见不无湖源”可知,原文只说古闽族是信奉蛇神的氏族,舍族由古闽族发展而来,与“蛇”有渊源,但并没 有说如今的畲族依旧信奉蛇神。] 3.D(A项强调的是南北方文物中蛇形象的不同之处。B项意思是上古时期的人们害怕蛇,见面打招呼都要互 相询问是否有看到蛇,体现了古人对蛇的畏惧。C项意思是如果梦到熊,罴,虺和蛇,那就是吉兆,说明在《诗 经》里,蛇被视为吉样的动物。AC三项都不能体现南方地区与蛇的密切关系。D项,操蛇神怪的雕像或画 像多出于南方地区,能体现南方地区与蛇的密切关系。) 4.①上古时期,蛇被神化,古人根据蛇的特点来塑造始祖和神灵形象。②随着人类对自然认知和改造能力的提 升,蛇走下神坛,降格成为权力和地位的象征。③在龙的概念出现及地位上升后,蛇渐趋普通。(每点1分, 三点4分,意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则的情给分)》 5.①语言平实,可读性强。全文较少使用生辟词汇或专业术语,即使涉及古籍内容,也会用白话加以解释,避免 理解困难。②多引历史故事,趣味性强。文中穿插思公移山、伍子胥建城、刘邦斩蛇等故事,富有趣味性。 ③考古角度新颍独特。文章以大众所熟知的生肖动物为出发点,来讲述其背后所蕴含的历史与文化,易于 起读者兴趣。(每点2分,意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则的情给分) 6.A(B项,“因为店家只想将商品卖给有缘人”错误,原文为“他们仿佛并不急于卖货…至于铺子里的商品,随 它去好了,等有缘人看中把它带走吧”,“仿佛”说明这只是作者的猜测,并非是店家不叫卖的原因。C项,“和 所有江南的城市一样,没有很浓的商业气氛而颇有江南风韵”错误,原文只说绍兴商业气氛不浓,有十足的江 南风韵,不代表所有江南的城市都是这样。D项,“受绍兴慢节奏的影响,糕点也需慢慢品尝才能体会其独特 的滋味”错误,原文为“这糕点是糯叽叽的,需得慢慢嚼,才能品出清甜的米香和独特的滋味”,并不是受到慢 节奏的影响,所以才需要慢慢吃。) 7.D(“文章未着墨于具体的个人”错误,文章也有对阿婆、糕点店中的阿如的个人刻画。) 8.①车、船、行人皆不慌不忙:②商店小贩不急于吆喝卖货:③碧水缓流而浣衣慢揉;④“吴依软语”的人们将生 活如软糯的糕点一样慢侵咀嚼。(每点1分,意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侧酌情给分) 9.①游踪:本文按空间转换顺序进行叙述,从大路游览至古街,再到阿婆小店,又到题扇桥边,最后拐入萧山街 ②景观:本文移步换景,既有对书圣故里自然美景的描写,又有对人文景观的描绘,呈现了书圣故里的各种 “慢”景。③情感:作者借对书圣故里慢节奏的景象的记叙,既表达了对书圣故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