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80979

初中历史统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一条辫子话革命——如何评价辛亥革命 教学设计(表格式)

日期:2025-05-07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99次 大小:1929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初中,格式,教学设计,辛亥革命,评价,如何
  • cover
教学设计 名称 一条辫子话革命———如何认识辛亥革命 知识点来源 □学科:历史 □年级:八年级 □教材版本:部编版 □所属章节: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 设计思路 立足大单元教学的角度,本单元学习主题可设计为“资产阶级革命派对民主共和道路的探索”,分为以下4个课时的学习: (一)“呼唤共和”: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和革命志士的奋斗 (二)“缔造共和”:武昌起义、中华民国的创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三)“失意共和”: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和认识辛亥革命 (四)“共和之陨”:北洋政府的统治与军阀混战 基于以上大单元教学设计,本微课为第三单元第3课时的内容之一,希望以小见大,“一条辫子话革命”为线索切入,分为“皇帝倒了,辫子剪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和“心中之辫,何去何从———辛亥革命的历史遗憾”两个部分,从中华民国建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这两个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和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等,分析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和局限性,认识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理解评价历史事件的方法。 明线:辛亥革命与剪辫 暗线;辛亥革命前后中国的变与不变 教学设计 内 容 教学目的 2022年版课程标准目标的要求是:通过了解孙中山等民主革命先行者早年的革命活动、武昌起义及中华民国成立的史事,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和局限性。 基于此,本微课的教学目的如下: 1.通过探究中华民国建立后中国政治制度、社会生活的变化,深刻理解辛亥革命的伟大意义。(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2.通过比较孙中山、黎元洪、袁世凯在辛亥革命前后对辫子的态度和行动,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局限。(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3.学习资产阶级革命派为实现民主共和坚定的革命决心,知道民族民主革命的艰巨性。(家国情怀) 4. 作为大单元教学中的重要一环,通过识读、研讨历史资料,从中获取有效历史信息,学会全面认识、评价历史事件的方法。(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唯物史观)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和局限性。 难点: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和局限性,掌握客观评价历史事件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展示革命军在街头剪辫子的照片,提出问题:图片所示情形最有可能发生在什么事件之后?你认为这个事件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 【设计意图】利用人物图片导出“辫子”话题,串联前课知识,激发学生兴趣和思考。 二、新课讲授: 第一部分:皇帝倒了,辫子剪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1.建立民国,制度变革 【教师活动】 展示孙中山宣誓就职的绘画和清帝退位诏书图片,列举民国建立和清帝退位的史实,并展示当时报刊发表的言论。 【学生活动】理解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反动统治,终结君主专制制度的历史意义。 【设计意图】让学生利用图文资料提取信息,培养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核心素养。 2.颁布约法,制度变革 【教师活动】展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主权在民”内容,突出约法的重要作用。 【设计意图】学生自己得出该文件的颁布对中国社会的意义,体会论从史出的原则。同时,突破辛亥革命的功绩这一重难点知识。培养史料实证、历史解释核心素养。 3.民主共和,思想变革 【教师活动】展示袁世凯复辟的照片以及复辟失败的结果和梁启超对当时社会的认识。 【学生活动】理解复辟帝制失败的背后的社会思想变化。 【设计意图】突出社会对“帝制自为”者的唾弃,使学生认识到社会思想的变化,辛亥革命促使思想解放,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培养历史解释核心素养。 4.剪发易服,社会变革 【教师活动】滚动播放剪发易服等社会习俗的照片,引导学生思考辛亥革命对中国人民和社会的影响。 【学生活动】对比辛亥革命前后的照片变化,得出结论。 【设计意图】通过辛亥革命前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