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西省2025年高考考前适应性测试(冲刺卷)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2.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用0.5mm黑色笔迹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阅读(70分) (一)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古代科技发展有积极的影响。2500年前,儒学的开门祖师孔子,以“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教学相长”为方针,以培养“博学通才之士”为目标,对学生进行礼、乐、御、射、书、数的“六艺”教育,其中,数即数学,乐和声学有关,御和力学有关,射和机械有关。孔子之孙孔伋《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学、问、思、辨、行,完全符合认识过程和研究科学的方法,即获取信息、提出问题、思维推理、检验结果、躬身实践。在儒家崇尚务实精神和“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下,中国古代科技具有强烈的实用性,形成了以农、医、天、算四大学科和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技术发明创造。 中国传统科技西传对世界近代科技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马克思在1863年指出:“火药、指南针、印刷术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项发明。”进化论创立者达尔文在《物种起源》(1859)中大量引用了从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到明末李时珍《本草纲目》、宋应星《天工开物》中关于遗传变异的记载。 传统文化中最有价值的是传统科技优秀基因的古为今用。 中华文明是延绵不断的,是以哲理为指导的,是文理交融的,中国文化有包容性、创新性。近代科学建立起了庞大的分析型学科体系,对自然界的很多方面进行了精确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相对而言,近代科学重分析而轻综合,习惯于封闭系统研究而不善于开放系统研究。耗散结构论的创始人普利高津说过:“中国传统的学术思想是着重于研究整体性和自发性的,研究协调和协合。现代新科学的发展,近些年物理和数学的研究,都更符合中国的科学思想。” 中国古代强调天时、地利、人和,所谓“人与天地相参”“仰观天文,俯察地理,外取诸物,内省自身”,强调生物界的和谐和“各得其养以成”,这对当代生态经济学、生态伦理学的发展有指导意义,有利于促进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有利于建设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 在中国古代科学活动中,人们比较偏重积累工艺技术和经验。中国科学家主要的研究方法就是总结归纳在实践中产生的经验,科学著作基本上重记录轻分析。中国浩如烟海的古代文献中有大量关于自然现象特别是异常天象地态的观察记录。竺可桢关于世界气候波动和中国气候变迁的研究,席泽宗关于古新星记载和射电天文学的研究,屠呦呦关于青蒿治疟疾和青蒿素提取的研究,都是发掘古文献的珍贵资料后,古为今用,开拓创新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国学不仅推动了文学艺术的发展,也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国传统科学优秀基因的现代价值,自然国学深邃的思想方法和精巧的科技器物如龙洗、编钟、透光镜、越王剑等引发了当今科学前沿和高新技术的研究和突破。当然,我们在充分估计中国古代科学思想方法和传统文化现代价值的同时,也要防止对其作牵强附会的解释,或者片面夸大其影响。我们传承国学,包括传承传统科学文化,必须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开拓创新。 (摘自王渝生《国学与科学》,有删改) 材料二: 中国古代医学的发生,最主要的目的是解除病痛。因此它的起源远在原始时代,当时虽没有高度的文明,但是人在和大自然搏斗时,为了求生存,自然产生了简易的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