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密★启用前 2025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青桐鸣大联考(高三) 留 语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场号、座位号、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策标号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千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 本试卷上无效。 部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2024年12月4日,中国申报的“春节一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被列入联合 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充分挖掘中国春节深厚的文明底蕴和时代价 中 值,对于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春节在古代也称“岁首”“元旦”或“元日”,是我国先民在观象授时的生产劳动中确立的一 年之初的时间坐标,鲜明标识了国人的宇宙观一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时间之流本是连续不 可分的整体,“年”的存在则令其有了新旧转换的尺度,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春节是辞 旧迎新的美好时刻,总会给人们带来新的幢憬。”在绵延至今的春节礼俗中,既有洒扫庭除、沐 浴祛秽等物理层面除旧布新的习俗,也有祈福迎祥、祭灶祭祖等精神层面辞旧迎新的仪式。对 毁 现代人而言,“春来更有好花枝”,经过这一个充电、打气的转换期,人们便能以元气满满、积极 向上的心态,迎接充满希望的下一年。 作为中华礼乐文明的重要遗产,春节是古人顺天应时、与天地同频共振的实践产物,深刻 反映了中华民族“天人合一”的自然观。春节在节气上靠近立春与雨水,是四季时序之始,万物 萌动,生机勃发。同时,春节起源中还含有礼敬天地、感思自然的意蕴。古代“以时禁发”的“生 态保护令”,规定“春三月,山林不登斧”,以令草木生发得以畅达。挖据春节中丰厚的生态伦理 内涵,有助于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的中国式现代化,塑造万物并育的生态文明。 自古以来,团圆、团聚就是春节最核心的主题,这一主题在从乡土中国到流动中国的巨大 凶 变迁中不但未曾淡化,反而历久弥新,这背后是中华民族“归根报本”的人生观。中国人笃信孝 e 为人道之本,春节则是这一厚重情感最为集中的出口。春节既有“以血缘为纽带的亲人思念”, 也有“以地缘为连接的故乡怀念”,还深藏“对安身立命之本的文化眷恋”。在年夜饭、守岁、共 话家常中,亲情得以安放,在压岁钱、拜年、嘘寒问暖中,孝心得以表达;在祭祖、叩秤、饮水思源 语文试题第1页(共8页)2025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青桐鸣大联考(高三) 语文参考答案 1.C【解析】C项“主动创新春节的文化形态”说法不 承,利用数智技术推广年画,吸引背少年,培育传承 当,从材料二“春节稳定的文化内核是其精神传统 主体。 及与之紧密相关的文化形态”及“看似改变了卷节 ③打造具身性体验活动,让人们参与到年画的制作 的文化形态,其实只是创新了庆祝春节的表达方 传承中,体验年画中的年味,扩大年画的影响力。 式…仍然传承着…使用着…”来看,眷节的 (每点2分,共6分,意思相近即可。其他答案合理 文化形态是我们应该稳定传承的东西,创新的只是 也可酌情给分) 外在的表达方式。 【解析】本题要审清题干一对“年画”“传承推广” 2.C【解析】A项“并成为各国的法定节假日”说法 “给出建议”。找到两则材料中与之相关的信息:材 夸大,材料一原文是“近20个国家将春节作为法定 料一主要强调挖掘春节的文明底蕴与时代价值,材 节假日”。B项“根源”于文无据。D项强加因果。 料二也强调要传承精神传统和文化内核:材料二还 故选C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