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八单元第一章 能力提优测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下列不属于病原体的是 ( ) A.流感病毒 B.痢疾杆菌 C.肺炎链球菌 D.蝙蝠 2.每年的4月至6月是手足口病的高发期,手足口病是一种传染病,多发于婴幼儿,常伴有发烧、皮疹等症状,主要传播途径为接触传播和空气(飞沫)传播。下列预防措施中,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的是 ( ) A.及时给儿童接种手足口病疫苗 B.经常引导儿童锻炼身体 C.及时对病人使用过的衣服和被褥进行消毒 D.对手足口病患者及时进行治疗 3.在创建文明城市的过程中,市民要讲究卫生,不随地吐痰,其原因是痰中含有 ( ) A.寄生虫 B.大量病菌、病毒 C.溶菌酶 D.大量黏液 4.人不小心被狗咬伤后,需在24小时内注射狂犬病疫苗,这一预防措施属于 ( ) 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人群 D.增强非特异性免疫 5.下列关于传染病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传染病的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环节 B.传染病具有传染性、流行性、可控性 C.注意饮食卫生,加强水源和粪便的管理等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D.老师鼓励学生每天坚持晨跑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6.下列属于传染源的是 ( ) A.患狂犬病的狗 B.流感患者喷出的飞沫 C.乙肝患者用过的碗筷 D.腮腺炎病毒 7.流行性感冒(流感)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传染病,该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 ( ) A.饮食传播 B.空气传播 C.接触传播 D.生物媒介传播 8.H7N9型禽流感病毒作为抗原,可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抗原被消除后,抗体还将在体内存留一段时间。下图为人体注射H7N9型禽流感疫苗后,体内抗原、抗体的数量随时间变化的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 ( ) A. B. C. D. 9.下列哪种疾病会促使人体产生抗体 ( ) A.甲亢 B.呆小症 C.乙型肝炎 D.夜盲症 10.以下四幅漫画表示人体免疫的三道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图甲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B.图乙属于第三道防线 C.图丙表示抗原将抗体消灭 D.图丁属于第一道防线 11.人能在有大量病原体存在的环境中健康生活,是因为人类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抵御病原体的三道防线。白细胞参与其中的 ( ) A.第二道防线 B.第一道和第二道防线 C.第三道防线 D.第二道和第三道防线 12.下图中,Ⅰ和Ⅱ分别表示某种病毒两次侵染人体的先后时间,曲线表示人体产生抗体的数量变化。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该病毒第Ⅱ次侵入后,人体内产生的抗体大量增多 B.抗原被清除后,人体产生该抗体的能力消失 C.抗体是在特定抗原的刺激下由淋巴细胞产生的 D.人体内能够产生抗体的细胞属于白细胞的一种 13.狗是人类忠实的朋友,可以看家护院或陪伴家人,但有时也会发生狗咬人等危险事件。下图表示某人被狗咬伤后的处理和治疗情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从免疫的角度来看,狂犬病病毒和狂犬病疫苗都属于抗原 B.每隔一定时间注射狂犬病疫苗可以促进机体产生抗体 C.狂犬病疫苗全部注射完毕后,可阻止狂犬病病毒再次进入人体 D.注射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属于抗体 14.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排除“非己”成分,以维持人体健康。下列关于免疫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排除和消灭侵入人体的病原微生物 B.及时清除体内衰老、死亡和损伤的细胞 C.免疫对人体总是有益的,免疫功能越强越好 D.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 15.人体出现过敏反应是由下列哪幅图表示的功能过强引起的 ( ) A.清除衰老、死亡的细胞 B.抵抗抗原的侵入 C.识别并清除异常的细胞 D.纤毛的清扫作用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 16.(5分)第36个爱国卫生月的活动主题是“健康城镇,健康体重”。为全面贯彻落实“爱卫”精神,某校师生深入社区进行了健康生活的宣讲活动。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有居民咨询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