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92879

安徽省“皖南八校”2025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大联考语文试卷(PDF版,含答案)

日期:2025-04-20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21次 大小:472719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安徽省,PDF,试卷,语文,联考,学期
    2025届“皖南八校”高三第三次大联考·语文 参考答案、解析及评分细则 1.B(“…足见他以继承道统者自居”错误。韩愈通过梳理尧至孟子的道统传承,并强调孟子死后道统失 传,从而表达自己作为当代继承者的身份。且对佛老之道的廓清不足以得出“以继承道统者自居”的 结论。) 2.D(表述过于绝对。不是大文学家,倘若文笔很好,也能写出来。) 3.C(“材料一围绕…如何‘受业解惑进行分析”错误。材料一应是围绕“‘师’的内涵、‘道’的涉及范围 及‘受’的含义进行分析” 4.能。①治文学应略通小学,指研究文学应略通文字学、训诂学和文献学;②材料一中,李建明通过对 “受”字字形的考证、分析,得出“受”为施受同辞,含双重含义,体现了治文学应略通文字学:③通过文献 《韩集《韩昌黎文集》中均用“受业”,论证“受业”非“授业”,体现了治文学应略通文献学(或答:旁征《原 道》《进学解》等韩愈其他作品,分析“道”的内涵,体现了治文学应略通文献学);④通过列举晋朝《春秋 经传集解序》追溯“受”的本义为“学习”,体现了治文学应略通训诂学。(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答 “否”不得分。) 5.①不畏权威的质疑精神:面对曾国藩、吴小如及《唐宋八大家鉴赏辞典》等权威看法,敢于质疑;②勇于 探索的求索精神:不满足于既有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体现了勇于探索的求索精神:③严谨踏实的求 实精神:通过引经据典,深入论证,得出自己的观点,体现了严谨踏实的求实精神。(每点2分,意思对 即可) 6.B(A.“着力突出边区军营生活的凶险”错误。后文点明狗叫原因是看到了熊而宣示主权,这显示出中 队所处环境的特殊性,狗在其中起到了守护营区的重要作用,主要反映了中队队员与动物相生、与自然 相伴的独特生活状态。C.“文本一中作者如实记录眼前所见…”错误。所列举的生动细节是通过人 物叙说知晓的。D.“作为军人的王指导员,只知守护大兴安岭尽天职”错误。根据文本一原文“王指导 员说,中队历史悠久,责任和使命重大。大兴安岭是祖国北疆的‘绿色长城’…生态价值特殊而重 要”,可见王指导员对于大兴安岭的生态价值也有深刻认识。) 7.C(《包身工》中句子并没有使用类比手法。“芦柴棒”喻指那个瘦弱的包身工,不是类比。)》 8.“外面的人不想来”是因为:①环境恶劣,生活单调。奇乾中队地处大兴安岭北部原始森林腹地,位置偏 远,每年长期大雪封山。②工作危险,艰难困苦。中队守护着95万公顷的未开发原始林区,森林灭火 工作极具危险性,堪比“战争”,还常有野兽出没。(每点2分,任答一点,大意对即可) “里面的人不想走”是因为:①责任担当,使命意识。奇乾中队的队员被誉为“原始森林守护神”,他们深 知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使命神圣。②情感深厚,价值实现。在长期的工作生活中,队员们融入大兴安 岭,狗成为他们亲密的“队友”,中队荣誉承载了他们的人生价值。(每点2分,任答一点,大意对即可) 9.选A理由示例:①文章的核心人物是奇乾中队的队员们,他们在青春正好的年纪肩负起守护95万公 顷原始林区的重任,奉献青春热血。②他们在恶劣艰苦的环境中坚守职责,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责任和 担当、奋斗和奉献,是青春精神的生动写照。③奇乾中队队员们的故事鼓舞学生将个人成长融入国家 需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激发青春斗志。(每点2分,大意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 给分。) 选B理由示例:①文章内容呈现了大兴安岭独特的生态环境,突出其“绿色长城”“天然屏障”等特殊的 生态地位和价值。②文章叙述奇乾中队的护林工作使命,展示了他们在守护林区生态方面所付出的努 力与成就,彰显了奇乾中队投身守护生态的奉献精神与使命担当。③文章叙述中队队员与动物之间的 动人故事,如呆瓜成为中队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