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95387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高一寒预习课/春授新课)——宋词 课件(共106张PPT)

日期:2025-04-22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95次 大小:5472651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106张,课件,宋词,新课,春授,预习
  • cover
(课件网) 宋词 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明珠 目录 壹 贰 叁 肆 入门考核 宋词体裁 外门功法 豪放派和婉约派 内门心法 情感如何表达 门内试炼 高一文学常识———苏轼 下列有关作家作品知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轼,北宋人,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卒谥文忠。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等作品集。 B.苏轼是北宋文坛成就最高的文学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词开创了豪放一派的词风,在诗歌、书法、绘画、音乐等多方面都有很高造诣。 C.苏轼在散文方面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在词坛上与辛弃疾合称“苏辛”。 D.苏轼被后人誉为“文起八代之衰”,《石钟山记》、《前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是他的主要代表作品。 高考诗词鉴赏———苏轼 (2021北京)4 .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和陶归园田居(其一)【1】 苏轼 环州多白水,际海皆苍山。以彼无尽景,寓我有限年。 东家著孔丘,西家著颜渊。市为不二价,农为不争田。 周公与管蔡【2】,恨不茅三间。我饱一饭足,薇蕨补食前。 门生馈薪米,救我厨无烟。斗酒与只鸡,酣歌饯华颠【3】。 禽鱼岂知道,我适物自闲。悠悠未必尔,聊乐我所然。 注释:【1】此诗作于苏轼被贬惠州时。一日苏轼游白水山佛迹岩,夜闻其子苏过诵陶渊明《归园田居》,于是作此诗。【2】周公与管蔡:西周初,管叔、蔡叔叛,周公率兵平叛。【3】华颠:头发花白。 1.下列对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环州多白水”四句写景,写惠州被群山环绕,幽僻而苍凉。 B.“东家著孔丘”四句,写出了当地人的道德淳厚、民风纯朴。 C.“周公与管蔡”二句,设想彼此对立的人也会向往安居于此。 D.“我饱一饭足”二句,写生活虽穷困,但诗人仍能感到满足。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与陶诗都反映出诗人在远离官场之后,归隐田园的心情。 B.作者效仿陶渊明,在抒写田园生活时,表达了对劳作的热爱。 C.陶诗原作除最后一句外通篇对仗,作者这首和陶诗也是如此。 D.本诗语言质朴而内涵丰富,正如作者评陶诗所言“质而实绮”。 高考诗歌鉴赏———辛弃疾 (2018北京)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满江红 送李正之提刑入蜀① 辛弃疾 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②行客。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③。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 儿女泪,君休滴。荆楚路,吾能说。要新诗准备,庐山山色。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④上三更月。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 【注释】①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当时辛弃疾闲居江西上饶。提刑,官名,主管地方司法、监察等事务。②绣衣:是对“提刑”的美称。③相如檄:指司马相如所作《喻巴蜀檄》,主旨是安抚巴蜀百姓。④铜鞮陌:代指襄阳。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开头四句,先写对方行程,再写自己的多病与离愁,暗含蹉跎失志的惆怅。B.李正之即将远赴蜀地担任要职,作者满含深情地称许友人才华出众,巨笔如椽。 C.作者认为荆楚路上的江山美景都是作诗的好素材,如庐山景、赤壁浪、襄阳月。D.词的结尾两句,怀念过去与李正之雪中赏梅的情景,表达对友谊的珍惜与赞美。 2.辛弃疾词善于借用典故和化用前人佳句来抒情达意。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东北看惊诸葛表”,借用诸葛亮上表出师的典故,勉励友人报国立功。B.“赤壁矶头千古浪”,借用苏轼游览赤壁的典故,抒发人生短暂的感慨。 C.“蜀道登天”,化用李白“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表达对友人的担忧,望其早归。D.“儿女泪,君休滴”,化用王勃“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表现宦游漂泊的凄苦。 高考诗词鉴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