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中历史课件、教案、试卷中心
用户登录
资料
搜索
ID: 22797731
第26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教学设计(表格式)
日期:2025-04-24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84次
大小:4952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张
26课
,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
教学设计
,
格式
教学设计 教科书版本及章节 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九单元 第 课题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课型 专题复习课 教学内容分析 第九单元的主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它向学生呈现了一个核心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第27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正是向学生介绍了这其中一个特殊的历史阶段,1956-1976年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史实及经验总结,这一阶段的突出特点是探索中曲折发展。这一课既是承接了26课中所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已经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已取得重大进展,以及毛泽东思想的进一步发展的基本史实,同时又为27课“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好知识构建。 通过本课的学习,主要有助于培养学生以下的核心素养: 1.时空观念:使学生了解1956年—1976年新中国建设的历史事件。能够运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术语对相应历史事件进行描述概况,理解历史事件的演变进程、彼此联系及影响。 2.唯物史观:从历史发展的角度,使学生认识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们的成就是在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之上取得的。运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等基本观点和方法,辩证分析这一时期历史事件的利弊得失。 3.史料实证: 学生通过整理史料,养成“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的论从史出的习惯,使具备重视证据的思维方式和能力,用史料证据支撑自己的观点,从而解释1956—1976年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曲折发展历程中的历史问题。 4.历史解释:使学生能够选择、组织和运用相关史料并使用相关历史术语,对1956年至1976年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曲折发展历程中的历史问题作出描述与解释。从而认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及教训。理解政治、经济、外交、国防等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在新中国历史上所具有的开创性,奠基性意义。 5.家国情怀:使学生理解和认同这一时期的时代劳模和先进典型人物事迹,感悟这一时期中国人民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精神风貌,感悟他们对祖国的深情厚爱。涵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学习者分析 高三本阶段的学生已经进入一轮复习,在人教版教材三本必修复习的基础上,已经基本具备了本课的知识储备和一定的历史学科学习能力核心素养。但,对于历史事件内在规律线索的把握,重要概念的内涵外延的明确,唯物史观方法的运用,历史解释的能力,学科术语的精准使用等方面仍有欠缺。 所以,本课以学生为主导,教师为指导,由学生进行主干知识的高度归纳概括,进行史料分析,知识迁移,做出历史解释。并从中感悟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艰辛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伟大成就,时代精神。本节课是学生的能力提升课和核心素养、核心价值的培养课。 学习目标确定 依据教材及相关史料,按照时间顺序和空间要素,了解20世纪50-70年代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基本历程:中共八大、“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60年代初对国民经济的调整等;了解改革开放前新中国在工农业、国防、外交等领域取得的伟大成就;了解彰显艰苦奋斗、奋发图强时代精神的代表人物;了解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贡献。建构之间的相互关联。 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认识20世纪50—70年代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历程的总体趋势;认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及教训;认识毛泽东思想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并作出历史解释。 理解改革开放前各领域开创性、奠基性成就的意义;感悟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人民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的现实意义,感受时代精神;理解毛泽东思想是我们必须始终高举的伟大旗帜,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念。 学习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社会主义在探索中的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
立即下载
免费下载
(校网通专属)
登录下载Word版课件
同类资源
第11课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教学设计(2025-04-21)
2025届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高三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2025-04-21)
第4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共34张PPT)(2025-04-21)
1 专题一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先秦时期(远古至公元前221年)(2025-04-21)
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教学设计(表格式)(2025-04-21)
上传课件兼职赚钱